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咏荆轲注释赏析

译文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
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
让荆轲带上匕首行刺嬴政赶赴秦地。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
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
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
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
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
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
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
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
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
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
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
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
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
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
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是柳宗元公元809年(元和四年)读书有感而作。“荆轲”,战国时著名侠客,好读书击剑,入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后受燕太子丹所遣,入秦刺杀秦王嬴政。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历代都有名人歌咏。晋代左思作有《荆轲饮燕市》,借歌咏荆轲以抒发对豪门权贵的蔑视;晋代陶渊明作《咏荆轲》,以诗的形式不仅再现了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悲壮经过,而且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明自己的叹惋颂赞之情;而柳宗元作的《咏荆轲》内涵更为丰富,作者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巨大包容性的语言成功地描述了这一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情节,精心制造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特别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荆轲临行时的悲壮场面和刺秦王的紧张激烈场面,生动体现出荆轲的勇敢、真诚、刚毅、愚狂的性格特征,从而使荆轲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而此诗的新意更在于诗人对荆轲作出了“勇且愚”的评价。秦国虐待作为人质的燕太子丹,杀戮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特别是秦军滥施武力,任意侵凌其他国家的种种暴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对于象荆轲那些抵抗强秦,进行自保的人和事,则应给予一定的同情和颂赞;但是,对秦王采取暗杀等恐怖手段,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而又危险的行径。因为这类行径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诗人对荆轲刺秦王这一愚昧盲动之举,表示了深深的叹惋。燕太子丹错误地将燕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荆轲一人身上,诱使荆轲充当牺牲品,而荆轲却乐于效法古人,铤而走险,终于丧命,这是历史的悲剧。其实,荆轲即使能杀死秦王,也不能迫使秦国退还侵占各国的土地,从而挽救大势已去,行将灭亡的六国。

  唐代侠风犹盛,安史之乱后,皇室与强藩之间矛盾剧烈,借刺客之手除掉对方阵营中的要人一时成了热门话题与首选的手段。此诗即反映了柳宗元对这种政治上的短视与盲动的轻蔑,也表达了作者在国家统一上排斥“诈力”的观念。

译文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
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
让荆轲带上匕首行刺嬴政赶赴秦地。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
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
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
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
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
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
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
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
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
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
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
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
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
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
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柳宗元简介

生平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时间:773年
  • 逝世时间:819年11月28日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 信仰:儒学

主要作品

《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主要成就

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百科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1]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2]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3-4]柳宗元画像来源[2]
柳宗元

柳宗元的诗词

小石潭记

[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江雪

[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永州八记

[唐代]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钴鉧潭西小丘记

[唐代]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

渔翁

[唐代]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代]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

捕蛇者说

[唐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

种树郭橐驼传

[唐代]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

饮酒

[唐代]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

溪居

[唐代]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重别梦得

[唐代]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早梅

[唐代]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