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过山村注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嫂嫂和小姑相互呼唤去清洗蚕子,庭院里的栀子花因农忙而无人欣赏。

注释
妇姑:嫂嫂和小姑。
相唤:互相呼唤。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中庭:庭院。
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

鉴赏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2]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艺术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

  第三句转而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翻译

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王建简介

生平

  • 出生地:颍川(今河南许昌)
  • 出生时间:公元768年
  • 逝世时间:公元835年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王司马集》《宫词》《新嫁娘》《十五夜望月》

百科介绍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贫困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时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王建

王建的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松

[唐代]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新嫁娘

[唐代]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李处士故居

[唐代]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风景...

短歌行

[唐代]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人家...

望夫石

[唐代]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唐代]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故人...

塞上梅

[唐代]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殁汉使回, 前后征人惟系马。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送李评事使蜀

[唐代]

劝酒不依巡,明朝万里人。转江云栈细,近驿板桥新。 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少年为客好,况是益州春。...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代]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

宫词一百首

[唐代]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

冬至后招于秀才

[唐代]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