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府书怀四十韵

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迟。 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时。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遂阻云台宿,常怀湛露诗。翠华森远矣,白首飒凄其。 拙被林泉滞,生逢酒赋欺。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磷缁。 病隔君臣议,惭纡德泽私。扬镳惊主辱,拔剑拨年衰。 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血流纷在眼,涕洒乱交颐。 四渎楼船泛,中原鼓角悲。贼壕连白翟,战瓦落丹墀。 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恒山犹突骑,辽海竞张旗。 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总戎存大体,降将饰卑词。 楚贡何年绝,尧封旧俗疑。长吁翻北寇,一望卷西夷。 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凶兵铸农器,讲殿辟书帷。 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 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恐乖均赋敛,不似问疮痍。 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 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议堂犹集凤,正观是元龟。 处处喧飞檄,家家急竞锥。萧车安不定,蜀使下何之。 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地蒸馀破扇,冬暖更纤絺。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 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大庭终反朴,京观且僵尸。 高枕虚眠昼,哀歌欲和谁。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

翻译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秋作。

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①。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迟②?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时③。萍流仍汲引④,樗散尚恩慈⑤。遂阻云台宿⑥,常怀《湛露》诗⑦。翠华森远矣⑧,白首飒凄其⑨。拙被林泉滞⑩,生逢《酒赋》欺(11)..。文园终寂寞(12)..,汉阁自磷缁(13)..。病隔君臣议,惭纡德泽私(14)..。扬镳惊主辱(15)..,拔剑拨年衰(16)..。

(首叙遭遇偃蹇,乃书怀之故。上四,为通节之纲。身受郎官,须惊主辱。名位已晚,故拨年衰。扈圣端居,又作一提。萍流六句,为郎而思扈圣也。拙被六句,辞官而居滟滪也。主辱年衰,承上起下。天宝十四年,公授河西尉,不拜。值禄山叛,扈从肃宗于凤翔,未几入蜀,以 严武荐,除工部员外郎。又辞幕府,至夔州。首尾凡十二年。公未尝至崆峒,而云扈圣崆峒者,以肃宗自平凉而至,崆峒在其地也。汲引,指严武。恩慈,谓朝命。宿云台、宴湛露、望翠华,皆想为 拾遗事。《杜臆》:放迹林泉,而云酒赋所欺,此公省愆语也。病卧文园,惭居汉阁,以蜀中马、扬自方。《杜臆》:扬镳拔剑,愤激悲壮之情,形于词色矣。朱注:主辱,谓车驾幸陕。)

① 鲍照诗:“出自蓟北门。”②《吴越春秋》:“札虽不才。”《晁错传》:“名位不失施于后世。”蔡质《汉仪》:尚书郎入直台中。③牛弘诗:“端居留眷想。”④《海赋》:“苹流而浮转。”《刘向传》:“转相汲引。”⑤樗树散木,出《庄子》。萧渊明书:“被此恩慈。”⑥云台仗,见《八哀》诗。⑦《诗序》:“《湛露》,天子燕诸侯也。”⑧《南都赋》:“望翠华之葳蕤。”⑨ 谢灵运诗:“怀贤亦凄其。”⑩..《北史》:韦夐淡于荣利,所居之宅,枕带林泉。(11)《西京杂记》:梁孝王集诸游士于兔园,邹阳作《酒赋》。(12)《汉书》: 司马相如拜为文园令,后病兔,家居茂陵。(13)扬雄校书汉阁,此特借比西阁。磷缁,犹云磨砺。惭纡德泽,自愧退居,枉沐君恩耳。或解磷缁为名玷朝班,不合。谢灵运诗:“磷缁谢清旷。”(14)《忠经》:“沐浴德泽。”(15)《舞鹤赋》:“龙骧横举,扬镳飞沫。”善曰:“镳,马勒旁铁。”《史记》:主辱则臣死。(16)《仅书·叔孙通传》:拔剑击柱。拨,奋起也。《淮南子》:年衰志悯。

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①。血流纷在眼②,涕洒乱交颐③。四渎楼船泛④,中原鼓角悲⑤。贼壕连白翟⑥,战瓦落丹墀⑦。先帝严灵寝⑧, 宗臣切受遗⑨。恒山犹突骑⑩,辽海竞张旗(11)..。田父嗟胶漆(12)..,行人避蒺藜(13)..。总戎存大体(14)..,降将饰卑词(15)..。楚贡何年绝(16)..,尧封旧俗疑(17)..。长吁翻北寇(18)..,一望卷西夷(19)..。

(此忆长安时事、承上“扬镳惊主辱”。上八句,先叙肃宗之乱。先帝以下,详记代宗之乱。总戎二句,乃追原病根。社稷风云,灵武起事。血流数语,安史猖獗。自肃宗晏驾,子仪受遗,代宗当有一翻振刷,乃乱离如故,则以总戎失策,误信降将之卑词耳。在楚蓟,则镇将不恭。在西北,则外夷交讧,皆因总戎失策所致。四渎中原,言遍地皆兵。白翠丹墀,言京辅旋破。【朱注】恒山、辽海,皆河北地。《杜臆》:犹突骑,如故也,竟张旗,转甚也。 吕祖谦曰:胶漆所以为弓,诛求之多,则田父叹焉。铁蒺藜所以御马,所在布地,故行人避之。【朱注】《通鉴》:史朝义死,贼将田承嗣、薛嵩等降,副元帅仆固怀恩,恐贼平宠衰,奏留承嗣等,分帅河北,自为党援,由是诸镇桀(20)..,遂不可制。公诗。“总戎存大体,降将饰卑词,”正纪其事。曰“存大体”,为朝廷隐也。【郭知达注】总戎,元帅也,代宗讨史朝义,以雍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楚贡,如岭南小梗。尧封,谓燕蓟疑贰。北寇,指回纥。西夷,指吐著,广德元年,相继入寇。《杜臆》:昔顺今逆,故曰翻。倾国而来,故曰卷。)

①经纶风云,注别见。②《书》:“血流漂杵。”③《东方朔传》:“俯而深惟,仰而泣下交颐。”④《记》:“四渎视诸侯。”四水独流,江、淮、河、济也。汉有楼船将军。⑤鼓角,别见。⑥《汉·匈奴传》:晋文公攘戎狄,居西河、圁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注:圁洛,今上郡宁川地。【朱注】《史记索隐》:故西河郡有白部胡,唐鄜、延二州,即春秋白翟地。禄山反,京畿、鄜坊皆附之,故云“连白翟”。⑦《光武纪》:大破莽兵于昆阳城西,会大雷风,屋瓦皆飞。《前汉·梅福传》:“登文屏之陛,涉赤墀之涂。”注:“以丹掩泥,涂殿上也。”⑧梁宗庙登歌:“神宫肃肃,灵寝微微。”⑨《唐书》:宝应元年建卯月,上不豫,召子仪入卧内曰:“河东之事,一以委卿。”所谓“切受遗”也。《公孙弘传》:受遗,则霍光、金日。⑩《周礼》:并州,其镇曰恒山。《晁错传》:“轻车突骑。”师古曰:“言其骁锐,可冲突敌也。”(11)《公孙瓒传》:通辽海。《叔孙通传》:设兵张旗职。(12) 潘岳《籍田赋》:“邑老田父。”《孙武子》:“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13) 柳恽诗:“寂寞行人稀。”《六韬》:“狭路微径,张铁蒺藜。”《晁错传》:“具蔺石,布渠答。”苏林曰:“渠答,铁蒺藜也。”(14)《魏志》:诏大将军亲总六戎。 薛道衡诗:“朝端去总戎。”汉明帝诏,“明于国家之大体。”(15)《淮南子》:约身卑辞,以求救于诸侯。(16)《左传》:管仲责楚曰:“尔贡包茅不入。”(17)《史记·周纪》:封尧之后于蓟。《诗序》:“怀其旧俗者也。”(18)鲍照诗:“边城屡翻覆。”此“翻”字所本。《语林》:王导曰:“北寇游魂伺我隙。”(19) 陈后主诗:“春江聊一望。”《过秦论》:“席卷天下。”此“卷”字所本。《难蜀父老文》:“接之以西夷。”

不必陪玄圃①,超然待具茨②。凶兵铸农器③,讲殿癖书帷④。庙算高难测⑤,天忧实在兹⑥。形容真潦倒⑦,答效莫支持⑧。

(此陈救时筹策,承上“拔剑拨年衰”。铸农器,望息兵端。辟书帷,望开言路。二句皆当时急务。自庙算无闻,恐前乱未靖而后患复生矣。此段乃上下文关捩处。【朱注】代宗尝幸陕州,故用周穆黄帝事,言当此多事之秋,我岂必陪车驾于玄圃乎?但望求贤问道,如黄帝之下访具茨,则凶兵可销,讲殿可御,治平不难致矣。孰知庙算不然,杞人忧天,实在于此,惜衰老无补,为足叹耳。次公解,都支离。)

①玄圃,周穆王西游事。 陆机《豪士赋》:“超然自引,高揖而熙。”②《庄子》: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唐书》:许州阳翟县有具茨山。③《老子》:“兵者凶器。”《家语》:“铸剑戟以为农器。”④《东方朔传》:“文帝集上书囊为殿帷。” 岑文本诗:“书帷通竹径。”《杜诗博议》:《通鉴》:永泰元年九月庚寅朔,置百高座于资圣、西明两寺,讲《仁 王经》。甲辰,吐蕃十万众至奉天,京城戒严。丙午,罢百高座讲。十月己未,夏讲经于资圣寺,时羌人外江,藩镇内叛,而帝与宰相 元载等俱好佛,怠于政事。“讲殿辟书帷”,盖以讽也。⑤《孙子》:兵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⑥天忧,用《列子》杞人忧天崩事。⑦ 嵇康书:“潦倒粗疏。”⑧《鲁灵光殿赋》:“支持以保汉室。”

使者分王命①,群公各典司②。恐乖均赋敛③,不似问疮痍④。万里烦供给⑤,孤城最怨思⑥。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⑦。即事须尝胆⑧,苍生可察眉⑨。议堂犹集凤⑩,贞观是元龟(11)..。处处喧飞檄(12)..,家家急竞锥(13)..。萧车安不定(14)..,蜀使下何之(15)..?

(此伤夔州民困,承上“天忧实在兹”。使者八句,叹凶兵未息,而军赋日烦。“孤城最怨思”,见民穷可虑。即事八句,叹讲帷不开,而旧章难复。“贞观是元龟”,乃起敝之方。使者,索饷之官。典司,牧民之吏。疮痍,蜀有崔旰之乱也。绿林、云梦,民将为盗矣。尝胆,痛惩前失。察眉,深悉民情。【朱注】朝议多人,奈何不法贞观之治?致盗贼群起,诛求益急,虽萧车抚之,犹恐不定,彼蜀使频下,又何为乎?)

①《吴越春秋》:王命见符。②《东都赋》:“各有典司。”③刘安《谏出乓书》:“缓刑罚,薄赋敛。”④《史记·季布传》:“创痍未瘳。”⑤《魏志·卫传》:若有归民,以供给之。⑥谢承《后汉书》:“狄恭以甲兵守孤城于绝域。”《淮南子》:“悲则感怨思之气。”⑦ 张咏曰:绿林、云梦,言荆楚将乱。《后汉·刘玄传》:诸亡命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注:绿林山,在荆州当阳县东北。【 卢注】《左传》:楚昭王涉睢济江,入云中,盗攻之。注:云中,云梦泽中也。时代宗幸陕,犹昭王出国,故引往事为鉴。欲难追,追悔无及矣。钱笺泥旧注伪游云梦之说,遂云来瑱为襄阳节度使,入朝赐死,而藩镇皆贰,所谓云梦欲难追也。按:此段本言朝廷遣使扰民耳,于来瑱无预。⑧《吴越春秋》:越王欲报吴怨,悬胆于户,出入尝之。⑨《列子》:晋有郄雍者,能视盗,察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杜臆》:察眉,恐其蹙额也。⑩梅福书: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后汉书》:邓隲等并奉朝请,有大议,诣朝堂,与公卿参谋。贺循诗:“集风动春枝。”(11)《书》:“今我即命于元龟。” 刘琨《劝进表》:“前事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元龟,大龟,卜龟以大者为灵。【张远注】《 褚遂良传》:太宗曰:“朕行有三监。前代成败为元龟。”(12) 何逊诗:“处处皆城市。” 左思诗:“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13)《魏志》: 王粲曰:“家家欲为帝王。” 江淹书:“竞刀锥之利。”(14)《前汉·萧育传》: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 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注:使车,三公奉使之车。(15)司马相如为郎使蜀,谕巴蜀父老。

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①。地蒸余破扇,冬暖更纤絺②。豺遘哀登楚③,..麟伤泣象尼④。衣冠迷适越⑤,藻绘忆游睢。⑥赏月延秋桂⑦,倾阳逐露葵⑧。大庭终反朴⑨京观且僵尸⑩。高枕虚眠昼,哀歌欲和谁(11)..?南宫载勋业(12)凡百慎交绥(13)(,)。

(【朱注】末叙客夔情景,而以除乱立功,望之在位者。(,)钓濑八句,久客无聊之况,应上“形容真潦倒”。赏月八句,深期济世之人,应上“答效莫支持”。前曰“总戎存大体”,惜其遗患于诸镇;此曰“凡百慎交绥”,冀其敌忾于外夷。耕钓资身,蒸暖随地。哀粲,伤世乱。泣尼,悲道穷。适越游睢,复想东行也。延桂对景,逐葵念君,因思大庭之治,以销京观。奈杖忱夔江,惟哀歌独叹而已。南宫事业,望之当事大臣,勿谓交绥而退可也。当时吐蕃陷京,诸将袖手生观,故有交绥之叹。此章,前两段各二十句,后两段各十六句,中间八句,作上下过峡。)

①钓濑,用严子陵事。耕岩,用郑子真事。《南史·刘穆之传》:“寻览篇章,校定坟籍。”《西京杂记》:社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②《秋兴赋》:“屏轻箑,释纤絺。”③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登楚,指粲登荆州城楼作赋。④麟伤,用西狩获麟。《孔子世家》:叔梁纥,祷尼丘,生孔子。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名丘,字仲尼。赵曰:传记又载,孔子之首象尼山。⑤《庄子》:”宋人资 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⑥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游睢涣者,学藻缋之彩。《陈留风俗传》:襄邑县南有睢水、涣水,睢涣之水出文章,故有黼黻藻锦、日月华虫,以奉天子宗庙御服焉。公少时,常游吴、越、梁、宋。⑦ 李德林诗:“月桂近将攀。” 沈约诗,“秋风生桂枝。”⑧ 曹植表:“若葵藿之倾太阳。”又《七启》:“霜蓄露葵。”⑨大庭,古至德之世,注见前。《淮南子》:“已雕已琢,还返于朴。”⑩..《左传》:“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前汉·伍被传》:“僵尸满野,流血千里。”(11)左思诗:“哀歌和渐离。”《杜臆》欲和谁,言欲和者谁人乎?(12)《后汉书》:永平中,图画中兴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13)《诗》:“凡百君子。” 应玚诗:“凡百警尔位。”《左传》:“晋人秦人,出战交绥。”注:古名退军为绥。李卫公曰:绥,六辔总也,谓军不战。但交绥而退,犹云交马而还。杜诗长篇,铸格整严,如金科玉律,用思精细,若蚕丝牛毛。此章分枝分节,相生相应之法,必宁心静气,从容玩味,方有端绪可寻。但止流目泛观,涉猎大概,亦何由窥见作者深意哉?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