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 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 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鼓角凌天籁,关山信月轮。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萧索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

翻译

《唐诗纪事》:彪,盖颍洛闲静者,天宝末,将母避乱,尝有《北游酬 孟云卿》诗曰:“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慈母忧疢疾,室家念栖哀。”又有《神仙》诗曰:“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五谷无长年,四气乃灵药。”读二诗,公诗始明。诗云“三违颍水春”,自至德二载至乾元二年,凡三春也,当在是年来秦州作。

独卧嵩阳客①,三违颍水春②。艰难随老母③,惨澹向时人④。谢氏寻山屐⑤,陶公漉酒巾⑥。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⑦。历下辞姜被⑧,关西得孟邻⑨。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⑩。

(首言山人奉母入关,往时得以相遇。嵩颍,本山人所居,其艰难惨澹而来,总为母依人耳。风尘之际,犹带履巾,避乱而不忘逸兴也。历下早通,记初交之地。关西晚接,记再遇之缘。《杜臆》:山人以道术名,而公极称其孝,有关世教不浅)。
①《述征记》:嵩山,东曰太室,西曰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总名。《括地志》:在洛州阳城县西北。【张远注】彭祖云:“上士异床,下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②《水经》: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东南入于淮。③《史记·管仲传》:“知我有老母也。”④《淮南子》:“今之时人。”⑤《 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⑥《陶潜传》:“郡将候潜,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⑦此物,顶屐与巾。古诗:“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答宾戏》:“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⑧《海内先贤传》:姜肱事继母,年少,肱兄弟同被而寝,不入室以慰母心。⑨《列女传》:孟子之母,凡三徙而舍学宫之傍。⑩《北山移文》:“覈元元于道流。”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①。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②,张芝更后身③。数篇吟可老,一字卖堪贫④。将恐曾防寇⑤,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⑥,尽力洁餐晨⑦。

(此言山人才具出人,故得伸其孝养。心静,故有妙悟,此艺能之本。曹植数篇,承诗兴。张芝一字,承草书,将恐深潜,避乱之计,夕膳晨餐。奉养之勤)。

①《前汉·匡衡传》:“经学绝伦。”②自东汉至建安,诗盛于七子,而以子建为称首。《诗品》谓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据此可见其压倒前辈矣。③晋羊欣论书:”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人谓之草圣。”殷芸《小说》后汉 张衡死日, 蔡邕始怀孕。二人才貌甚相类,人云邕是张衡后身。④又羊欣《书论》:师宜官,书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⑤《诗》:“将恐将惧。”⑥《齐国策》:王孙贾母曰:“汝晓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后汉薛包,事母至孝,出入必有时。至期,母倚门望之,包必至矣。⑦束皙《补亡诗》:“馨尔夕膳,洁尔晨餐。”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①。索居尤寂寞,相遇益愁辛②。流转依边檄,逢迎念席珍③。时来故旧少④,乱后别离频。

(此叙当时遇而复别之事。相遇,即指关西。流转以下,公赴秦州也。“逢迎念席珍”,慨穷途无珍重之者)。
①《诗》:“无敢驰驱。”《庄子》,“今者吾丧我。”② 嵇康诗:“钟鼓或愁辛。”③汉章帝诏:“遣吏逢迎。”《汉书注》:“迎之于道,随所到而逢之,故曰逢迎。《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④故旧,见《论语》。

世祖修高庙①,文公赏从臣②。商山犹入楚③,渭水不离秦。存想青龙秘④,骑行白鹿驯⑤。耕岩非谷口⑥,结草即河滨⑦。肘后符应验⑧,囊中药未陈⑨。旅怀殊不惬,良觌吵无因⑩。自古皆悲恨(11),浮生有屈伸(12)。

(此言山人得还故居,惜己不复相见耳。修庙、赏臣,京师初复。商山、渭水,山川如旧。青龙、白鹿,道法之高。谷口、河滨,山人所在,肘后、囊中,精于方术。良觌无因,不胜伤心矣。浮生屈伸,又复自解也。屈伸以聚散言)。

①【钱笺】至德二载十二月,蜀郡、灵武元队功臣。皆加封爵。次年四月,九庙成,备法驾,自长安迎神主入新庙。皆借汉晋为喻,以括焚毁收复。《后汉书》:光武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洛阳,四时袷祀。高帝为太祖,一岁五祀。②《左传》:“晋侯赏从亡者。”③【朱注】商山二句,与《谒先主庙》诗“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同意,言肃宗反正,天下复归于唐也,或曰此用四皓、大公事,以拟山人。旧注以源水为桃花源,与秦地无涉。且两句俱使避秦事,终未稳惬,断以渭水为正。【 邵宝注】商山、渭水,言各念其乡。 张志在河南,公志在长安也。此与上下文亦未合。《十道志》:商洛山,在商县东南九十里,亦名楚山。 王维诗:“商山包楚邓。”④《天隐子》:存我之神,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则存想之术也。《四象论》:青龙,东方甲乙木。潜藏变化,故言龙。《云笈七签》:《老君存思图》:凡行道时所存清旦思,青云之气匝满斋室,青龙狮子备守前后。⑤《神仙传》:卫叔卿尝乘驾白鹿见汉武,帝将臣之,叔卿不言而去。《三辅决录》:辛缮隐居弘农华阴,所居旁有白鹿,甚驯,不畏人。⑥《扬子法言》: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⑦《神仙传》:河上公,不知其姓氏。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滨,读《老子》。文帝驾往诣之。《高士传》:焦先见魏受禅,常结草为庐于河之湄,独止其中。⑧《晋· 葛洪传》:洪著《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传》:张道陵弟子赵升,七试皆过,乃授《肘后丹经》。⑨《后汉·方术志》:王和平,性好道木,孙巨少事之。会和平病殁,邕葬之东陶。有书百余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人言其尸解,邕恨不取其方药宝书。⑩谢灵运诗:“引领冀良觌。”(11)陶潜诗:“自古有行役。”(12)《庄子》:“其生也若浮。”刘昼《通塞》:“命有否泰,运有屈伸。”

此邦今尚武①,何处且依仁②。鼓角凌天籁③,关山倚月轮④。官壕罗镇碛⑤,贼火近洮岷⑥。萧瑟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余孽尚纷纶⑦。高兴知笼鸟⑧,斯文起获麟⑨。穷秋正摇落⑩,回首望松筠(11)。

(此自叙栖泊他乡,思山人而寄意也。此邦,指秦州。鼓角四句,忧吐蕃之侵。萧索四句,忧思明之乱。【朱注】困如笼鸟,不忘高兴。穷如获鳞,可起斯文。皆自况也。摇落,边秋之状。松筠,山人之庐。此章前二段各十二句,后二段各十四句,中段八句相间)。
①《诗》:“此邦之人。”晋戴邈疏:“平世尚文,遭乱尚武。”②《论语》古注:仁者功施于入,故可倚。陶弘景《茅山曲林馆铭》:“萦泉绕镜,尚德依仁。” 杨师道诗:“依仁遂可窥。”皆用古注。③ 王褒诗:“地中鸣鼓角。”《庄子》:“天籁则众窍是已。”④倚月轮,仰月而望乡关也。 薛道衡诗:“京洛重新年,复属月轮圆。”⑤《唐书》:陇右道北庭都护府,有神仙镇,又有大漠、小碛。赵曰:“四镇皆置官场,收赋敛以供军须。⑥《唐书》:洮岷二州,皆属陇右道,《魏志》:邓艾见高山大泽,辄指画军营处所。⑦《后汉书赞》:“身残余孽。”相如《封禅书》:“纷纶威蕤。”⑧《秋兴赋序》:“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⑨《春秋序》:“绝笔于获麟之句。”杜预《左传序》:“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⑩ 徐陵诗:“穷秋边马肥。”《楚辞》:“草木摇落而变衰。”(11)洙曰:松筠有岁寒之操。详见二卷。葛常之《韵语阳秋》曰:杜诗以后二句续前二句处甚多。如《喜弟到》诗云:“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晴》诗云:“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江阁》诗云:“滑忆雕菰饭,香闻锦带羹。溜匙兼暖腹,谁欲致怀罂。”《寄张山人》诗云:“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如此之类多矣。此格起于谢灵运《庐陵王之墓下》诗,云:“延州协心许,楚老·暗兰芳。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李大白亦时有此格:“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抒惑慈亲”,是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