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昭陵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翻译

【朱注】昭陵在醴泉,近泾阳,直京师之北。《草堂诗笺》序于《北征》诗后,良是。盖省家鄜州,道经此也。黄鹤编在天宝五载,谓西归应诏时作,大谬。今按:题云“行次”,是便道经行,而次于陵前,当从朱说为正。《唐书》:京兆府醴泉县有九嵕山,太宗昭陵在西北六十里。

旧俗疲庸主①,群雄问独夫②。谶归龙凤质③,威定虎狼都④。

(首叙太宗戡乱之功。庸主,指六朝诸君。群雄,指 李密、窦建德辈。独夫,指隋炀帝。龙凤质,真主出也。虎狼都,关中入也。疲,凋敝。问,问罪。谶,符谶。威,兵威也。)

①《国语》:“卒历代之旧俗。”《史记·范睢传》:“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②《世说》:乔玄谓曹公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 李百药《皇德颂》:定群雄之逐鹿,拯方割之为鱼。”《书》曰:“独夫纣。”【朱注】《隋书》:杨玄感谓游元曰:“独夫肆虐,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③《旧唐书》:太宗方四岁,有 书生见之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④隋都关中,即秦旧地。【 张綖注】太宗得天下根本,在先据关中。《苏秦传》:“秦,虎狼之国也。” 顾炎武《日知录》:以虎狼为秦分野,盖据《天官书》,西宫参为白虎,东一星曰狼。《秦本纪赞》:据狼弧,蹈参伐,此另一说。

天属尊《尧典》①,神功协《禹谟》②。风云随绝足③,日月继 高衢④。文物多师古⑤,朝廷半老儒⑥。直词宁戳辱⑦,贤路不崎岖⑧。

(此记贞观致治之盛。《尧典》,《尚书》篇名,高祖谥神尧,禅位太宗,故曰“尊《尧典》”。《禹谟》言九功惟叙,太宗乐名九功舞,故曰“协《禹谟》”。【朱注】李靖、房、杜诸公,乘风云之会,依日月之光。师古,如制雅乐,定律令,议封建之类。老儒,如用 虞世南诸学士。直辞,如纳 王珪、 魏征之谏。贤路,如召 马周、刘子翼皆是。 许顗彦周曰:“文物多师古”四句,见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

①《庄子》:“彼以利合,此以天属。”洙曰:天属,父子也。②魏收诗:“导水逼神功。”③《后汉书》论中兴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魏文帝《与孙权书》:“中国虽饶马,其知名绝足,亦时有之。”④《登楼赋》:“唯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沈约《齐安陆照王碑》:“气蕴风云,身负日月。”⑤《左传》:臧哀伯曰:“文物以纪之。”《书·说命》:“事不师古,以克永世,非说攸闻。”⑥贾山《至言》:“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宋宗炳论:“柱下翁,直是知礼老儒。”⑦《说苑》:晏子曰:“明君在上,下有直词。”《后汉·邓后纪论》:“建光之后,遂乃名贤戳辱,便孽党进。”⑧《前汉·刘向传》:“通贤者之路。” 潘岳诗:“在疚妨贤路。”《南都赋》:“下蒙笼而崎岖。”《广雅》:“崎岖,倾侧也。”

往者灾犹降①,苍生喘未苏②。指麾安率土③,荡涤扶洪炉④。

(此再叙当时仁政,以补上文所未备。自隋末大水,饿殍满野,至贞观初年,连遭水旱,是往者之天灾犹降,而民困尚未苏也。太宗则勤恤以安民,修省以回天,如吞蝗而畿辅不灾,肆赦而所在皆雨,遂能安率土,抚洪炉矣。一说:此从天宝之乱,追想太宗,当禄山陷就,是隋末灾殃再降于今,以致生民重困,故想太宗神灵,指麾而荡涤之。今按:前说文意平顺,本于张南湖、王右仲。后说语气陡健,本于唐仲言、朱长孺。兹以前条为主。)

①【钱笺】 班固《东都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班赋序建武克命之事,几二百言,此诗概括以二十言。《左传》:“孤实不德,天降之灾。”②《书》:“至于海隅苍生。”喘,气疾也。苏,息缓也。③《汉书》:陈平对汉王曰:“去两短,集两长,天下指挥即定矣。”《诗》:“率土之滨。”④欧阳公曰:“荡涤抚洪炉”,谓陶成天下如洪炉。《汉纪》: 陈琳曰:“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壮士悲陵邑①,幽人拜鼎湖②。玉衣晨自举③,铁马汗常趋④。松柏瞻虚殿⑤,尘沙立瞑途⑥。寂寥开国日⑦,流恨满山隅⑧。

(未乃行次昭陵而有感也。壮士,指守陵者。幽人,公谒陵也。玉衣铁马,见灵爽犹存。松柏尘沙,叹景色荒凉。伤今思昔,故对山隅而流恨耳。此章起首中腰各四句,前后二段各八句。)
①《韩信传》:“何为斩壮士。”《西都赋》:“三选七迁,充奉陵邑。”②《易》:“幽人贞吉。”《汉·郊祀志》: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骑龙上天,后人名其地为鼎湖。③《列子》:“日日献玉衣,旦旦进玉食。”《汉仪注》:以王为衣,如铠状,连缀之,以黄金为缕。《汉武故事》:高皇庙中,御衣自箧中出,舞于殿上。《王莽传》: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藏在室匣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莽恶之。④陆倕《石阙铭》:“钦马千群,宋旗万里。” 庾信碑铭,“碑枕金龟,松横石马。”《西京杂记》:陈缟见张丞相墓前石马。按:玉衣既用汉事,则铁马亦当援引古典。考《南史》:萧猷为益州刺史,遇齐苟儿反,众十万攻城。猷兵粮俱尽,遥祷楚王庙神,请救。是日有田老,逢一骑汗铁从东 方来,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过饮,田老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侯。”此时庙中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是月猷大破苟儿。铁马汁趋,疑用此事。【钱笺】《唐会要》:高宗欲阐扬先帝徽烈,乃刻石为常所乘破敌马六匹于昭陵阙下。《安禄山事迹》:潼关之战,我军既败,贼将崔乾祐领白旗,引左右驰突。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须臾,见与乾祐斗,黄旗军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不知所在。后昭陵奏,是日灵宫前石人马汗流。 李义山《复京》诗:“天教 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韦庄《再幸梁洋》诗:“兴庆玉龙寒自跃,昭陵石马夜空嘶。”皆记此事。顾炎武曰:昭陵六马至今见存,皆琢石为屏,刻石马于其上,其文凸起,非全马也。⑤《诗》:“松柏丸丸。”《春秋含 文嘉》:“天子坟高三仞,树则松。诸侯半之,树则柏。”【钱笺】《唐会要》开元十七年,玄宗谒昭陵,仿佛见太宗立于神游殿及寝宫,闻室中謦咳之音。何思澄诗:“虚殿帘帷静。”⑥ 薛道衡诗:“尘沙塞下暗。”陶弘景诗:“暝途载谁赏。”⑦《楚辞》:“声嗷嗷以寂寥兮。”《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⑧沈约诗:“流恨满青松。” 鲍照诗:“高坟累累满山隅。”黄生曰:此章分两段,前六韵言太宗创业垂统之事,后六韵言目前天下未安,因有太宗不作之恨耳。又曰:昭陵武功文德,只六韵述尽,可谓钜笔如杠。《尧典》、《禹谟》之句,叙继统事,尤见大力斡旋。又曰:唐仲言云:明皇任杨、李乱政,故有灾犹降、喘未苏之叹,因思向者之安抚而不可得,是以向山隅而流恨。旧作隋末之乱者非。按:此说甚是。盖从文物四句读下,便见今日之朝廷,事事与之相反。开元之治,媲美贞观者,今已扫地。有志之士,皆为当路沮抑而不得进,安得不望昭陵而兴悲乎?后来 杜牧亦有“乐游原上望昭陵”之句,盖昭陵之时,士无不遇之叹也。又曰:钱牧斋引《禄山事迹》,有黄旂助战、石马汗流事,谓此诗作于收京之后。灾犹降,指天宝之乱,指麾荡涤,颂收复之功,若天宝初,安得先举昭陵石马事耶?盖《英华》本铁字作石故也。予谓玉衣二句,盖援古事为形容之语耳。以铁为石,恐后人转因昭陵有此事,从而改之。不然,禄山之乱,率土翻覆,九庙震惊,何诗中略无一语叙及,恐蹂躏之惨、恢复之功,以往者四语当之,亦不其似,而寂寥二语作结,亦不相应也。

此诗中段,向有三说,以灾降为隋末旱灾,仍降唐初者,张南湖说也。以灾降为韦后乱宫,明皇廓清者,钱牧斋说也。以灾降为禄山倡乱,如隋末兵戈者,朱长孺说也。黄白山谓指天宝季年禄山未乱之先,此说得之,故附于五卷之末。下段“铁马汗长超”,用楚王庙事,闻之友人费遴勗者。及阅《南史》,确为可凭。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