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织女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翻译

【鹤注】当是公初至夔时,因所见而赋之。依梁氏编在大历元年。

牵牛出河西, 织女处其东①。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②。神光竟难候③此事终蒙胧④。飒然精灵合⑤,何必秋遂逢。

(首言牛女会合,出于俗传之妄。(,)朱注:牛女会合,自汉人已有其说。 吴均《齐谐》又譔桂阳成武丁事以实之,世俗多为所惑,公故力辟其诬。)

①《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忽谓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曰:“何事织女渡河?”曰:“暂诣牵牛。”《尔雅》:“河鼓谓之牵牛。”《晋志》:织女二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 陆机诗:“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②周处《风土记》:“七月七日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织女,言此二星辰当会。少年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奕奕正白气,有光暖五色,以此为征,便拜而乞愿。”③《汉武帝纪》:祭后土,神光三烛。④支遁诗:朦胧望幽人。 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⑤夏侯湛《东方朔像赞》:“精灵永职。”

亭亭新妆立①,龙驾具层空②。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③,..白屋达公宫④。膳夫翊堂殿⑤,鸣玉凄房拢⑥。曝衣遍天下⑦,曳月扬微风⑧。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⑨。初筵裛重露⑩,日出甘所终。

(此见七夕祈请,乃世俗之好事。新妆龙驾,想望织女也。称家句,言贫富皆然。白屋句,言朝野皆然。膳夫鸣玉,言贵贱皆然。曝衣瓜果,引证七夕事。裛露照日,谓终夜虔祀。)

①《杜臆》:亭亭二句,指织女,乃俗论如此。《世说》:亭亭玉立。 庾信《七夕赋》:“嫌朝妆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②谢脁《七夕赋》:“回龙驾之容裔。”③《记》:“称家之有无。”④《说苑》:穷巷白屋。白屋,茅屋也。【綖注】明皇贵妃七夕长生殿有感牛女事,知当时宫中有此俗矣。《左传》:有守于公宫。⑤《西京赋》:“膳夫驰骑。”注:“宰夫也。”《 嵇康传》:鸣玉殿省。⑥庾信《七夕赋》:“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凄房栊,言室内一空。⑦《西京杂记》:太液池西有汉武曝衣楼,七夕出后衣曝于楼上。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夕,曝经书及衣裳。⑧ 谢庄赋:“曳 云表之素月。” 李德林诗:“微风动罗带。”⑨《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者,则以为得巧。”⑩《诗》:“宾之初筵。”陶潜诗:“裛露掇其英。”(11)《庄子》:“日出而作。”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①。防身动如律②,竭力机杼中③。虽无舅姑事④,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⑤,恩始夫妇恭⑥。小大有佳期⑦,戒之在至公⑧。方圆苟龃龉⑨,丈夫多英雄⑩。

(此因织女而及夫妇,见人情不可苟合。女子待嫁,未免忧心忡忡,但以礼律身,唯勤事织作而已。盖夫妇之道,通于君臣,臣一失节,则君将不容矣。妇一失身,则夫将见绝矣。故知大而仕进,小而婚配,皆当出于至公也。牛女渡河,说既荒唐,旧俗乞巧,显涉私情,故以夫妇人伦之道讽谕世人。君臣句,特比语耳。此章,八句起,后两段各十四句。)

①《诗》:“忧心忡忡。”② 陈琳檄文:“如律令。” 李善注:“文书下如律令,言当履绳墨,动不失律令也。”③古诗:“扎扎弄机杼。”④《记》:“逮事舅姑。”无舅姑,未嫁夫也。⑤刘伶《酒德颂》:“陈设礼法。”⑥《内则》:“礼始于谨夫妇。”⑦《楚辞》:“与佳期兮夕张。”⑧《论语》:“戒之在色。”⑨《九辩》:“圆凿而方柄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⑩ 孔融书:“盛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张綖曰:《易》言物不可以苟合,故借牛女无私会之事,以兴男女无苟合之道。又因男女无苟合之道,以比君臣无苟合之义。盖合必以礼者,女之佳期。进必以正者,士之佳期。如或不在至公,恐英雄丈夫,必不以不令之女而为妇。刚明正大之主,又岂以不令之士而为臣哉。是诗,触类旁通,高古严正,可见古作诗者之意。

罗大经曰:朱文公尝病《女戒》鄙浅,欲别集古语成一书。立篇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俭质,曰宽惠,曰讲学。且言如杜诗云“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凡此等句,便可入正静。他皆仿此。尝以书属刘静春先生子澄纂辑,迄不能成,公盖欲以配小学书也。

洪迈《容斋随笔》曰:《洞微志》载苏德哥为徐肇祀其先人曰:当夜半鬼宿渡之后。翟公巽作《祭仪》十卷云:或祭于昏,或祭于旦,皆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而鬼宿渡河,常在中夜,必使人仰瞻以俟之。予按天上经星,终古不动,鬼宿随天西行,春昏见于南,夏晨见于东,秋夜半见于东,冬昏见于东。安有所谓渡河及常在中夜之理。织于昏晨,与鬼宿正相反,其理则同。杜诗云“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梁刘孝仪诗云“欲待黄昏至,含娇浅渡河”。唐人七夕诗皆有此说,此自是牵俗遣词之过。故杜老又有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盖自洞晓其实非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