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贻歌者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翻译

【注释】:
古代宴席上,往往要备乐,用歌唱或演奏来劝酒、助兴。这首诗从题目看,当是诗人在一次宴席上赠给演唱者的。第一联“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九衢,是指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从下面两句看,这一都市当在北方,有人以为即指唐代京城长安。清歌,清脆悦耳的歌声(亦可指没有伴奏的独唱)。倒,斟酒。金壶,精致名贵的酒器。这两句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由外及内、步步引入的手法。请看:天空,一轮明月;地上,万家灯火;街市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展现的是一幅繁华都会的景象。接着便是一座高楼的外景,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照着它周围盛开的鲜花。画外音,是声声动人心弦的歌声。再接下去就是:酒楼上,灯红酒绿,年轻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举杯、言笑……这两句把时间、地点、环境、宴席、歌者、听者,乃至歌助酒兴的欢悦气氛都表现出来了。写得词简意丰,有虚有实,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不过,更精彩的还在诗的第二联。歌,愈听愈动情;酒,愈饮愈有兴。结果,歌声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妙在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说:“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鹧鸪,是指当时流行的《鹧鸪曲》。据说鹧鸪鹧鸪有“飞必南翥”的特性,其鸣声象是“行不得也哥哥”。《鹧鸪曲》就“效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的。诗人为什么未听《鹧鸪》情已怯了呢?这颇使人寻味。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从后二句中自称“江南客”,就可以见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撩动了。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那就难免“游子乍闻征袖湿”,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郑重其事地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这充分显示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听者(诗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现了诗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艺术献上一颗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当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为这“心声”的知音。这就使歌者──听者、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赵其钧)

席上贻歌者出处

全唐诗:卷675-25

郑谷简介

生平

  • 出生地: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 出生时间:约公元851年
  • 逝世时间:约公元910年

主要作品

《云台编》

百科介绍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郑谷

郑谷的诗词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寂寞

[唐代]

江郡人稀便是村,踏青天气欲黄昏。 春愁不破还成醉,衣上泪痕和酒痕。...

巴江

[唐代]

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鬓秃...

漂泊

[唐代]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鲈鱼斫鲙输张翰, 橘树呼奴羡李衡。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中年

[唐代]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 愁破方知酒有权。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华山

[唐代]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

张谷田舍

[唐代]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多情

[唐代]

赋分多情却自嗟,萧衰未必为年华。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薄宦因循抛岘首,故人流落向天涯。莺春...

远游

[唐代]

江湖犹足事,食宿戍鼙喧。久客秋风起,孤舟夜浪翻。 乡音离楚水,庙貌入湘源。岸阔凫鹥小,林垂橘柚繁。...

采桑

[唐代]

晓陌携笼去,桑林路隔淮。何如斗百草,赌取凤凰钗。...

迁客

[唐代]

离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雪冤知早晚,雨泣渡江湖。 秋树吹黄叶,腊烟垂绿芜。虞翻归有日,莫便哭穷途。...

渚宫乱后作

[唐代]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白社已应无故老, 清江依旧绕空城。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