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摩崖碑后

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书摩崖碑后注释赏析

注释

[1]藜(lí):藜杖,即藜茎所做的拐杖。
[2]摩挲(mó suō):手轻按在物体上并缓慢地移动。
[3]苞桑:亦作“包桑”,根深蒂固的桑树。《易经·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桑计:比喻牢靠的治国方略。
[4]蹐(jí):小步。
[5]臣结:元结曾上表列述道州人民困苦,希望整肃吏治。臣甫:杜甫有《杜鹃行》、《杜鹃诗》,伤痛唐玄宗失位。

赏析

  这首诗慨叹唐玄宗没有作好治国大计,弄到祖庙被毁,慌忙西奔,群臣鸟兽般散的地步,指责太子匆匆登位后,让后妃宦官勾结弄权,使唐玄宗陷于苟且活命的困境,抒发了对元结、杜甫二人忠诚国事却不为世人完全理解的悲伤感情。全诗章法谨严,层次清晰,夹叙夹议,即古抒情,音调高朗有沉郁顿挫之美。

翻译

注释
1摩崖:亦作“磨崖”,在山崖峭壁上磨平石面,刻碑文或题字,称“摩崖石刻”。摩崖碑,此指《大唐中兴颂》,由 元结 撰文, 颜真卿 书写。内容写安史之乱,唐肃宗平乱,使唐室中兴。此碑文辞古雅,笔法苍劲有力。
2浯(wú)溪: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五里。
3藜(lí):藜杖。
4墨本:拓本。
5摩挲(mósuō):抚摸。
6“明皇”二句:包桑,语出《易·否》:“其亡其亡,系于包桑。”意为怕失去,就把东西牢牢系在桑树干上。这二句说明皇(玄宗)不考虑安邦定国的计划,结果国家被安禄山搞得几乎颠覆。唐明皇晚年昏庸,重用奸臣杨国忠等,又把军事大权交给胡人安禄山,终酿成安史之乱,明皇仓皇入蜀,路上发生马嵬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缢死。禄儿,即安禄山,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是杨贵妃的干儿子。苞桑,亦作“包桑”,根深蒂固的桑树。《易经·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桑计:比喻牢靠的治国方略。
6九庙:指太庙,古天子庙九室。此代指京城。
7乌择栖:指朝臣们另找靠山。一说指宰相陈希烈等投降安禄山,一说指部分官员追随太子李亨到灵武。
8“抚军”二句:指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攻陷长安,翌年,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抚军监国,统率军队,守卫国家。语出《 左传 》:“太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趣,急忙。大物,国家。
9跼蹐(jújí):无法舒展的样子。此指玄宗回国都后,受肃宗所制,无法舒展。
10张后:肃宗皇后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干预朝政,牵制玄宗。后被废。
11李父:李辅国。肃宗以李辅国为殿中监兼太仆卿,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李专权揽政,连宰相李揆也执弟子礼,称“五父”。他屡进谗言,迫害玄宗。颐指挥:用脸部表情来示意指挥。
13南内:玄宗自蜀回,住南内兴庆宫,后迁西内软禁。
14高将军:高力士。他是玄宗心腹,曾封骠骑大将军。后遭李辅国诬陷,流放巫州。
15臣结:指元结。元结曾任道州刺史,多次上表言事,并作有《舂陵行》诗,反映民间疾苦。此句一作“臣结春秋二三策”,说元结所作《中兴颂》中含《春秋》笔法,寓有褒贬。
16臣甫: 杜甫 。杜甫《杜鹃行》曾以杜鹃比玄宗失位。他的《杜鹃诗》又有“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句。
17琼琚:华美的佩玉。此指文辞华丽。
18“同来”二句:据《山谷先生年谱》,这次同游的有进士陶豫、李格,僧伯新、道遵等人。
19冻雨:暴雨。
白话译文
春风把我的船吹到了浯溪岸边,我拄着拐杖上山,细细地读着崖上刻的《中兴碑》。我一生中有半世都只见到这碑的拓本,今天终于能亲手抚摸着石刻,可怜我双鬓已雪白如丝。唐明皇没有安定国家的深谋远虑,任由着安禄山,把天下搅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宗庙宫廷都沦陷敌手,明皇凄凉地逃往川西;百官们犹如乌鹊选择良木,纷纷投降伪朝,低声下气。统率军队,守护国家,这是太子的本分,肃宗匆匆地登上皇帝的宝座,难道不显得过分心急?平定祸乱本来是很困难的事,能够取得胜利,真是徼天之幸,太上皇终于能跼蹐不安地返回了京师。从此后他失去了自由,在宫中要看张后的脸色行事,在宫外又要听从李辅国的颐指气使。他在南内偷安苟活,高力士去后,事势便更加危急。臣子元结在舂陵上书献策,臣子杜甫在四川,见到杜鹃再次下拜和泪作诗。可怜世人有谁知道忠臣刻骨的悲痛,只是争相欣赏诗文中优美的文词。一起看碑的有六七个和尚,还有几位文士相随。我站在断崖边青苔上,一阵暴雨打来,仿佛要洗去前朝无尽的悲思。

黄庭坚简介

生平

  • 出生地: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
  • 出生时间:1045年8月9日
  • 逝世时间:1105年5月24日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山谷词》

主要成就

书法、文学

百科介绍

黄庭坚 (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词

秋怀二首

[宋代]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狐裘...

寄黄几复

[宋代]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

登快阁

[宋代]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

诉衷情

[宋代]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

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代]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小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因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

水调歌头

[宋代]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

鹧鸪天

[宋代]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乾。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宋代]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

南乡子

[宋代]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

病起荆江亭即事

[宋代]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

牧童

[宋代]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