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清明即事注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④笙歌,乐声、歌声。
④属,归于。
⑤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⑥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⑦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⑧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赏析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 苏轼 官杭州刺史时建于西湖。
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④笙歌,乐声、歌声。
④属,归于。
⑤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 周密 《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⑥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⑦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译文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吴惟信简介

生平

  • 出生地:浙江吴兴
吴惟信

吴惟信的诗词

兰花·寒谷初消雪半林

[宋代]

寒谷初消雪半林,紫花摇弄昼阴阴。是谁曾见吹香处,千古春风楚客心。...

秋夕·西风吹露下秋空

[宋代]

西风吹露下秋空,乌鹊无声占碧桐。天气微凉人好睡,阑干闲在月明中。...

咏猫·弄花扑蝶悔当年

[宋代]

弄花扑蝶悔当年,吃到残糜味却鲜。不肯春风留业种,破毡寻梦佛灯前。...

湖上雨吟·湿了荷花雨便休

[宋代]

湿了荷花雨便休,晚风归柳澹于秋。一生不作机心事,合转船头向白鸥。...

春日湖上·傍水秋千柳影遮

[宋代]

傍水秋千柳影遮,衔泥双燕入谁家。空山雨过晚风急,吹落墙阴红杏花。...

菖蒲·一掬寒泉块石头

[宋代]

一掬寒泉块石头,两三茎叶弄轻柔。梦回一霎龙湫雨,五月轩窗也带秋。...

古寺·山烟藏古寺

[宋代]

山烟藏古寺,鸱殿与云齐。松鼠下阶走,竹鸡当户啼。泉寒飞瀑远,僧老诵经低。细读苔碑了,东风起杖藜。...

雨中闻笛·霜竹凄清带雨喷

[宋代]

霜竹凄清带雨喷,湿烟粘草近黄昏。谁教吹暗千林绿,不道飞花正断魂。...

春日书壁·开尽桃花落尽梅

[宋代]

开尽桃花落尽梅,衡门寂寂掩苍苔。多情惟有双飞燕,不道人贫便不来。...

寄葛司理·幽居直恐世间无

[宋代]

幽居直恐世间无,叠石为山展画图。亭馆看花春思远,楼台倚月夜吟孤。不论胜负收棋局,欲辩醇漓蘸酒壶。东阁...

赠唐道士·自从入道戴星冠

[宋代]

自从入道戴星冠,名利何曾着眼看。地尽种蔬因茹素,瓶长储水为浇丹。风生晓槛占天久,霜滴秋坛拜斗寒。几度...

秋日道中·水边篱落总斜曛

[宋代]

水边篱落总斜曛,策策西风捲白云。万里秋光人不管,蓼花桐叶自平分。...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