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

[北宋] 王珪的诗词 拼音:wáng guī 诗词作品:583首
王珪

基本信息

王珪的字号:王文恭、王岐公、三旨相公

王珪的别称:字禹玉

王珪的民族:汉族

王珪的出生地:成都华阳

王珪的出生时间:1019年

王珪的逝世时间:1085年6月12日

王珪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百科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  ),字禹玉。北宋宰相、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宋哲宗即位后,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获赠太师,谥号“文恭”。 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主要作品

王珪主要成就

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

轶事典故

三旨相公

王珪为相时,少有建明,被时人称为“三旨相公”。他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

四相簪花

庆历五年(1045年),韩琦知扬州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有四盆,每盆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正好身体不适,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沈括将此事记载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后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还曾以主题绘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图》条轴和一幅《金带围图》扇面。

人物生平

王珪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后代都成了舒州人。

王珪秉性宽厚沉稳,谦和礼让。他勤思苦学,天资过人,落笔则出语惊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二名(榜眼)。初任扬州通判,后被召入京城在集贤院值班,随又为三司盐铁判官、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再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母逝,假归服丧三年,后复被召入京城,为学士兼侍读。

嘉祐七年(1062年),宋仁宗宴宝文阁作飞白书,命王珪诚岁月姓名,分赐侍臣,欧阳修得双幅大书,王珪夹题八字云:“嘉祐御礼赐欧阳修。”仍于绢尾书翰林学士臣王珪奉圣旨题。

后议立太子,中书召他起草诏书,他说:“此大事也,非当面接受圣旨不可!”第二天,仁宗亲自召见,他对仁宗说:“天下臣民早就希望立太子,以免生乱。这次果真是陛下的圣意么?”仁宗道:“朕意已决。”他再拜称贺以后,才退而起草。

宋英宗即位,理应提升草诏人,但因有人将他在中书召见时拒不草诏事进了谗言,疑他对已不忠,于是,置而不理,以观后效。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忽然召他入内殿,升他为端明殿学士,赐他龙盘金盒,安慰他说:“从前误信人言,今天朕已疑窦尽消了!”

宋神宗最爱王珪的文采,即位后,提升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专为朝庭草拟重大典章。

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

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元年(1078年),改革官制(元丰改制),超授王珪为银青光禄大夫。

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患病,他请皇太后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太子立,是为宋哲宗。于是拜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进封岐国公。同年五月十八日(6月12日),卒于任中,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师,谥号文恭。

绍圣(1094年-1098年)年间,因邢恕等人诬陷,王珪被追贬为万安军司户参军,削夺诸子官籍。徽宗即位,归还他赠谥。蔡京掌权时,又剥夺追回所赠谥号。政和(1111年-1118年)年间,再次恢复赠谥。

文学成就

王珪以文学进用,受同僚共同推崇赞许,其文章气魄宏大华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于他的手,词林人士都称赞他。自熙宁初年开始,连续为皇室起草诏书十八年。但他官任到宰相,共十六年,没有多少建树,大多是谄谀歌颂之词。他亲笔撰著的《宋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在京诸司库条式》一百三十卷、《王珪集》一百卷,和续著的《宋六朝会要》,都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

清《四库全书》收录了王珪《华阳集》四十卷(原为六十卷、附录十卷,后删减),在《总目》中介绍说:“ 珪少掇高科,以文章致位通显,不出国门而参预大政,词人荣遇,盖罕其比”。又说:“其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揖让于二宋之间,毫无愧色。谢及、陆游、杨万里等往往称之,殆非虚美。”

生平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王珪的诗词

游赏心亭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
220 次浏览 七律

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
173 次浏览 七律

导引

忆玉清景繁盛极当时千古事
167 次浏览

发引

玉宸朝晚忽掩赭黄衣愁雾锁
155 次浏览

挽董儒促二首

复忆同游处经春在武林湖光
154 次浏览

金陵怀古

控带洪流古帝城欲寻旧事半
143 次浏览 七律

咏淮阴侯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
139 次浏览

题瑞芝图

乐国芝呈瑞贤侯贰郡时甘棠
138 次浏览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清晓华芝度景阳凝严又许对
134 次浏览

挽董澜溪二首

六馆知名久双溪避地来交新
132 次浏览

挽贡南漪三首

齿德人皆仰诗书老更耽福兼
129 次浏览

信字卷子

春闱只恐有遗材据案重将信
126 次浏览

题道录陈景元中太乙宫种玉轩

一住仙祠绝世尘庭前种玉已
125 次浏览

滕学士移河朔

五鼓声深晓色回北驰马首望
122 次浏览

挽董澜溪二首

嗜学尝忘味说诗堪解颐竹林
122 次浏览

发引

上林春晚曾是奉宸游水殿戏
121 次浏览

挽贡南漪三首

秀野春如绮平湖水拍天商诗
121 次浏览

喜定号

忆昨怀君诏章台听暮钟人从
121 次浏览

挽贡南漪三首

燕居宣圣像侑坐祖黎公衿佩
119 次浏览

题李右丞王维画雪景

微生江第一间身偶上青云四
118 次浏览

北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