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驱遣
(1) 驱逐;赶走
词语解释
逐之使去;驱赶。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仍更被驱遣,何言復来还。”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卷下:“其家人皆曰:‘必鬼祟也。’急召巫师驱遣。”
驱使;差遣。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你去 汉阳 各路整点人马,专等我有驱遣之处。” 陈毅 《昆仑山颂》:“驱遣 江 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调遣;使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古书拾遗》:“盖古人行文,驱遣古籍,信手拈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自 唐 、 五代 已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九:“驱遣方言俗语入词曲而写得漂亮,能够雅俗共赏,本来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犹逼迫。
唐 王建 《行见月》诗:“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引证解释
⒈ 逐之使去;驱赶。
引《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仍更被驱遣,何言復来还。”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其家人皆曰:‘必鬼祟也。’急召巫师驱遣。”
⒉ 驱使;差遣。
引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你去汉阳各路整点人马,专等我有驱遣之处。”
陈毅《昆仑山颂》:“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⒊ 调遣;使用。
引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古书拾遗》:“盖古人行文,驱遣古籍,信手拈来。”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自唐、五代已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九:“驱遣方言俗语入词曲而写得漂亮,能够雅俗共赏,本来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⒋ 犹逼迫。
引唐王建《行见月》诗:“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驱遣的国语词典
赶开、赶走。
如:「驱遣游民」。
驱遣的网络释义
驱遣
驱遣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区声。本义:奔驰;疾行)
(2) 同本义
驱,马驰也。——《说文》
驱,奔也。——《广雅·释室》
王用三驱。——《易·比》
驱马悠悠。——《诗·鄘风·载驰》
负而前驱。——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驱弛;驰驱(骑马快跑);长驱(迅速地向很远的目的地走);驱侵(驱车侵袭);驱劳(奔走辛劳);驱突(驱驰奔跑);驱骇(奔走惊骇)
(4) 赶马
并驱从两肩兮。——《诗·齐风·还》
并驱从两牡兮。
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冯谖先驱。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 杜甫《兵车行》
闲驱泾水之涘。—— 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驱驱(策马快奔);驱马(策马奔驰);驱良(驱策良马);驱驽(驱策劣马);驱肥(驱策肥马);驱鑣(驱策奔驰);驱放(驱策奔驰)
(6) 驱逐;赶走
我自不驱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驱出斩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驱治(驱赶整治);驱虐(驱除虐疾);驱摈(驱逐摈弃);驱羊(驱赶羊群);驱乌(驱赶乌鸦);驱捶(驱逐捶打)
(8) 迫使
驱而之善。——《孟子·梁惠王上》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陶渊明《乞食》
驱予并往。——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驱番(推倒);驱役(驱使。差遣;役使);驱制(差遣管辖);驱丁(“金”、“元”时对奴仆的称呼)
(10) 追随
双美并进,骈驰翼驱。——《文选·嵇康·琴赋》
(11) 行进
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仪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本义:释放)(2) 同本义
遣,纵也。——《说文》
遣之日读诔。——《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
大丧饰遣车。——《周礼·巾车》
书遣于策。——《仪礼·既夕礼》
遣车视牢具。——《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
遣车一乘。——《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
(3) 又如:遣俘(遣还俘虏);遣还(犹遣返)
(4) 派。派去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意不欲遣质。——《三国志·周瑜传》注
乃遣张良往立 信为 齐王,征其兵击 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愿勿遣。——汉· 刘向《列女传》
王终遣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遣李进诚。——《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调遣(调派;差遣);差遣(分派到外面去工作);遣使(派遣使者);遣人去请医生;遣价(差遣仆人);遣官(派遣官员);遣员(差遣人员);遣军(派遣军队)
(6) 贬谪;放逐
姜氏与 子犯谋醉而遣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遣归故郡。——《汉书·孔光传》
帝不悦而遣太子。——《潜夫论》
(7) 又如:遣归(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遣谪(流放边远地区);遣刑(清代放逐犯人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服苦役的刑罚);遣斥(斥逐);遣犯(指放逐在边地服刑的囚犯);遣流(发配,流放)
(8) 发送;打发
笑而遣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婿固不遣。——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时方冬停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遣日(打发时光,消遣);遣书(发信);遣发(打发,排遣);遣闲(打发闲暇);遣嫁(出嫁);自遣(排遣愁闷,安慰自己)
(10) 古时指丈夫休弃妻子 。如:遣行(谓妻子被丈夫休弃离去)
(11) 抒发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红楼梦》
(12) 又如:遣哀(抒发哀思);遣欲(排除欲念);遣除(犹排除);遣恶(除恶)
(13) 运用 。如:遣用(使用,运用)
(14) 白天雨止放晴 。如:遣昼(久雨至午稍停)
(15) 使,让 。如:遣令(犹指使);遣唤(犹传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n3 [客英字典] ken3 kien3 [海陆丰腔] kien3 [台湾四县腔] kien3 [客语拼音字汇] hian3 [宝安腔] ken3 [梅县腔] kian3 [东莞腔] k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遣 | 去演 | 溪 | 仙A開 | 上聲 | 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kʰĭɛn | khjenx/qi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