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遣

qū qiǎn [ qu qian]
繁体 驅遣
注音 ㄑㄨ ㄑ一ㄢ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驱遣 qūqiǎn

(1) 驱逐;赶走

仍更被驱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今日被驱遣。
drive out;expel

词语解释

  1. 逐之使去;驱赶。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仍更被驱遣,何言復来还。”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卷下:“其家人皆曰:‘必鬼祟也。’急召巫师驱遣。”

  2. 驱使;差遣。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你去 汉阳 各路整点人马,专等我有驱遣之处。” 陈毅 《昆仑山颂》:“驱遣 江 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3. 调遣;使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古书拾遗》:“盖古人行文,驱遣古籍,信手拈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自 唐 、 五代 已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九:“驱遣方言俗语入词曲而写得漂亮,能够雅俗共赏,本来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4. 犹逼迫。

    唐 王建 《行见月》诗:“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引证解释

⒈ 逐之使去;驱赶。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仍更被驱遣,何言復来还。”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其家人皆曰:‘必鬼祟也。’急召巫师驱遣。”

⒉ 驱使;差遣。

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你去汉阳各路整点人马,专等我有驱遣之处。”
陈毅《昆仑山颂》:“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⒊ 调遣;使用。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古书拾遗》:“盖古人行文,驱遣古籍,信手拈来。”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自唐、五代已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九:“驱遣方言俗语入词曲而写得漂亮,能够雅俗共赏,本来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⒋ 犹逼迫。

唐王建《行见月》诗:“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驱遣的国语词典

赶开、赶走。

如:「驱遣游民」。

驱遣的网络释义

驱遣

  • 驱遣,汉语词汇。
  • 拼音:qū qiǎn
  • 释义:1、指驱逐;赶走。2. 驱使;差遣。3. 调遣;使用。4. 犹逼迫。
  • 见唐 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 驱遣造句

    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美丽,才值得颂扬。
    那匹黑色的小马安静地等在原地供主人驱遣。
    我舒靖容愿意加入听雪楼供楼主驱遣,百死而不回——直到你被打倒的那一天。
    那些人自知即便口若悬河,舌粲莲花,也不可能使其回心转意,但受人驱遣,又不敢不来。
    她变得头脑清醒,自信笃定,不仅成了自己意志的主人,还重新变成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处女。除了自己,她不再承认任何权威,除了自己的痴念,她不再受任何他物驱遣。马尔克斯。
    我要留他在身边,一则方便驱遣,二则观察灵体根本性状,参商指引,或许能为他破出一条灵体修行的道路来。
    在人类被驱遣到地底六年之后,终于开始了反攻,重夺地表。
    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江水奔流长又卷,夕阳映树红万片,握你的手如握晚风,凭黄昏任驱遣。
    本世纪初的几年里,通过屏蔽男人世界,男人蜕化成女性驱遣的工具,女人则成了活动的唯一主角。
    只有在一个闭关锁国的旧体制下,上智下愚不移,而且皇封的权力视民为随意驱遣和糊弄的对象,才会有"不明真相"这种蔑视性的词。
    财富为智者所用;傻子所财富驱遣。
    人类的分离也是受外力所迫,受到大自然的驱遣;
    一个著名的梦想方案的措施有望这些无证件的移民转变为正式公民也免除了可能被驱遣的担心。
    毛泽东诗词有艺术感染力,这在于驱遣语言的娴熟技巧及想象力的推动,想象与联想充满了诗词创作全过程。

    汉字详情

    [qu]
    部首: 320
    笔画: 7
    五笔: CA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MSK
    四角: 71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区声。本义:奔驰;疾行)

    (2) 同本义

    驱,马驰也。——《说文》

    驱,奔也。——《广雅·释室》

    王用三驱。——《易·比》

    驱马悠悠。——《诗·鄘风·载驰》

    负而前驱。——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驱弛;驰驱(骑马快跑);长驱(迅速地向很远的目的地走);驱侵(驱车侵袭);驱劳(奔走辛劳);驱突(驱驰奔跑);驱骇(奔走惊骇)

    (4) 赶马

    并驱从两肩兮。——《诗·齐风·还》

    并驱从两牡兮。

    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冯谖先驱。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 杜甫《兵车行》

    闲驱泾水之涘。—— 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驱驱(策马快奔);驱马(策马奔驰);驱良(驱策良马);驱驽(驱策劣马);驱肥(驱策肥马);驱鑣(驱策奔驰);驱放(驱策奔驰)

    (6) 驱逐;赶走

    我自不驱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驱出斩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驱治(驱赶整治);驱虐(驱除虐疾);驱摈(驱逐摈弃);驱羊(驱赶羊群);驱乌(驱赶乌鸦);驱捶(驱逐捶打)

    (8) 迫使

    驱而之善。——《孟子·梁惠王上》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陶渊明《乞食》

    驱予并往。——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驱番(推倒);驱役(驱使。差遣;役使);驱制(差遣管辖);驱丁(“金”、“元”时对奴仆的称呼)

    (10) 追随

    双美并进,骈驰翼驱。——《文选·嵇康·琴赋》

    (11) 行进

    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仪礼》

    英文翻译

    spur a horse on; expel, drive away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1

    宋本广韵

    qiǎn [qian]
    部首: 306
    笔画: 13
    五笔: KHGP
    五行:
    仓颉: YLMR
    四角: 353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本义:释放)

    (2) 同本义

    遣,纵也。——《说文》

    遣之日读诔。——《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

    大丧饰遣车。——《周礼·巾车》

    书遣于策。——《仪礼·既夕礼》

    遣车视牢具。——《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

    遣车一乘。——《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

    (3) 又如:遣俘(遣还俘虏);遣还(犹遣返)

    (4) 派。派去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意不欲遣质。——《三国志·周瑜传》注

    乃遣张良往立 信为 齐王,征其兵击 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愿勿遣。——汉· 刘向《列女传》

    王终遣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遣李进诚。——《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调遣(调派;差遣);差遣(分派到外面去工作);遣使(派遣使者);遣人去请医生;遣价(差遣仆人);遣官(派遣官员);遣员(差遣人员);遣军(派遣军队)

    (6) 贬谪;放逐

    姜氏与 子犯谋醉而遣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遣归故郡。——《汉书·孔光传》

    帝不悦而遣太子。——《潜夫论》

    (7) 又如:遣归(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遣谪(流放边远地区);遣刑(清代放逐犯人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服苦役的刑罚);遣斥(斥逐);遣犯(指放逐在边地服刑的囚犯);遣流(发配,流放)

    (8) 发送;打发

    笑而遣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婿固不遣。——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时方冬停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遣日(打发时光,消遣);遣书(发信);遣发(打发,排遣);遣闲(打发闲暇);遣嫁(出嫁);自遣(排遣愁闷,安慰自己)

    (10) 古时指丈夫休弃妻子 。如:遣行(谓妻子被丈夫休弃离去)

    (11) 抒发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红楼梦》

    (12) 又如:遣哀(抒发哀思);遣欲(排除欲念);遣除(犹排除);遣恶(除恶)

    (13) 运用 。如:遣用(使用,运用)

    (14) 白天雨止放晴 。如:遣昼(久雨至午稍停)

    (15) 使,让 。如:遣令(犹指使);遣唤(犹传唤)

    英文翻译

    send, dispatch; send off, exile

    方言集汇

    ◎ 粤语:hi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n3 [客英字典] ken3 kien3 [海陆丰腔] kien3 [台湾四县腔] kien3 [客语拼音字汇] hian3 [宝安腔] ken3 [梅县腔] kian3 [东莞腔] k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演仙A開上聲開口三等仙Akʰĭɛnkhjenx/qieen

    驱遣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