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草昧
(1) 蒙昧;世界未开化的时代
词语解释
亦作“艸昧”。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
《易·屯》:“天造草昧。” 王弼 注:“造物之始,始於冥昧,故曰草昧也。”《梁书·武帝纪上》:“自草昧以来,图牒所记,昏君暴后,未有若斯之甚者也。” 明 高攀龙 《祭顾泾阳先生》:“ 泰伯 来,而 梅里 片墟,闢东南之艸昧;先生出,而 涇皋 撮土,萃宇宙之文明。” 章炳麟 《文学说例》:“此犹 埃及 古文,以雌蠭表至尊,以牡牛表有力,以驼鸟之羽纤纬平滑,表性行愷直者,虽朔南夐鬲,草昧之始,其情一也。”
犹创始;草创。
晋 荀勗 《食举乐东西厢歌·时邕》:“爰造草昧,应乾顺民。”《隋书·高祖纪下》:“﹝ 申明公 穆 等﹞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 宋 陈亮 《问答上》:“当草昧之时,欲以礼义律之,智勇齐之,而不能与天下共其利,则其势必分裂四出而不可收拾矣。”
形容时世混乱黑暗。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草昧英雄起,謳歌历数归。” 仇兆鳌 注:“草而不齐,昧而不明,此言 隋 末之乱。”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张元 ﹞将行,过 项羽 庙,乃竭囊沽酒,对 羽 极饮,酹酒泥像,又歌‘ 秦皇 草昧, 刘 项 起吞併’之词,悲歌累日,大慟而遁。” 明 唐寅 《刘秀才墓志》:“ 宋 德不竞,天下艸昧,家室播越,谱牒沦没。”
草野;民间。
宋 梅尧臣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诗:“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 明 李昌祺 《月夜弹琴记》:“ 宋 籙既讫, 元 运方兴。草昧英雄,空怜 文相 之勤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艸昧”。
⒉ 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
引《易·屯》:“天造草昧。”
王弼注:“造物之始,始於冥昧,故曰草昧也。”
《梁书·武帝纪上》:“自草昧以来,图牒所记,昏君暴后,未有若斯之甚者也。”
明高攀龙《祭顾泾阳先生》:“泰伯来,而梅里片墟,闢东南之艸昧;先生出,而涇皋撮土,萃宇宙之文明。”
章炳麟《文学说例》:“此犹埃及古文,以雌蠭表至尊,以牡牛表有力,以驼鸟之羽纤纬平滑,表性行愷直者,虽朔南夐鬲,草昧之始,其情一也。”
⒊ 犹创始;草创。
引晋荀勗《食举乐东西厢歌·时邕》:“爰造草昧,应乾顺民。”
《隋书·高祖纪下》:“﹝申明公穆等﹞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
宋陈亮《问答上》:“当草昧之时,欲以礼义律之,智勇齐之,而不能与天下共其利,则其势必分裂四出而不可收拾矣。”
⒋ 形容时世混乱黑暗。
引唐杜甫《重经昭陵》诗:“草昧英雄起,謳歌历数归。”
仇兆鳌注:“草而不齐,昧而不明,此言隋末之乱。”
宋王巩《闻见近录》:“﹝张元﹞将行,过项羽庙,乃竭囊沽酒,对羽极饮,酹酒泥像,又歌‘ 秦皇草昧, 刘项起吞併’之词,悲歌累日,大慟而遁。”
明唐寅《刘秀才墓志》:“宋德不竞,天下艸昧,家室播越,谱牒沦没。”
⒌ 草野;民间。
引宋梅尧臣《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诗:“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
明李昌祺《月夜弹琴记》:“宋籙既讫, 元运方兴。草昧英雄,空怜文相之勤王。”
草昧的国语词典
世界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草昧的网络释义
草昧
草昧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草 | 采老 | 清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tsʰɑu | chaux/cav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2) 同本义
昧,冥也。——《广雅·释诂四》
时甲子昧爽。——《书·牧誓》
日昧昧其将暮。——《楚辞·九章·怀沙》
君昧爽而栉冠。——《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
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淮南子·原道》
虽昧必亮。——《后汉书·苏竟传》
愚者昧于成事。——《战国策·赵策》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楚辞·离骚》
轻身而昧大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昧旦(天未全亮的时候);昧然(昏暗不明的样子);昧昧(昏暗不明的样子);昧色(暮色);昧明(天未全明的时刻;拂晓)
(4) 眼不明的样子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5) 愚昧;糊涂
兼弱攻昧。——《左传·宣公十二年》
(6) 又如:昧陋(愚昧浅陋);味瞀(昏聩;糊涂);昧昧(糊涂无知);昧错(糊涂出错)
动词
(1) 掩蔽;欺骗
吾家碑不昧。——杜甫《回棹》
(2) 又如:昧公义(埋没了公理和正义);昧心咒(昧了良心该受什么报应的誓言);昧心钱(坏了良心赚来的钱);昧蔽(隐瞒);昧诡(隐秘;诡秘);昧密(犹隐晦)
(3) 违背
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西游记》
(4) 又如:昧信(背信;失信);昧良心;昧心
(5) 贪,贪图 。如:昧利(贪利);昧私(贪图私利);昧冒(贪图)
(6) 冒犯
丞相臣斯昧死言。——《史记·秦始皇本纪》
(7) 又如:昧死(冒死;冒昧);昧犯(冒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mui3 [东莞腔] mui3 [海陆丰腔] mui3 mui6 [梅县腔] mi3 [沙头角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台湾四县腔] mi3 m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妹 | 莫佩 | 明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muɒi | muaih/mu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