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

zào jiá [zao jia]
繁体 皂莢
注音 ㄗㄠˋ ㄐ一ㄚˊ

词语释义

皂角。落叶乔木。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

词语解释

  1. 亦作“皁荚”。落叶乔木,枝干上有刺,开淡黄色花,结荚果。荚果富胰皂质,可去污垢。荚果、树皮和刺均可入药,有祛痰功能。也称皂角。

    《南史·虞玩之传》:“ 俭 方盥,投皁荚於地曰:‘卿乡俗恶, 虞玩之 至死烦人。’”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淮南 人藏盐酒蟹,凡一器数十蟹,以皁荚半挺置其中,则可藏经岁不沙。” 清 陈维崧 《剔银灯·春景》词:“小巷蘼芜,斜街皂荚,都被雨酥烟腻。”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 宋 王文宪 家,以皂荚末置书中,以辟蠧。”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皁荚”。落叶乔木,枝干上有刺,开淡黄色花,结荚果。荚果富胰皂质,可去污垢。荚果、树皮和刺均可入药,有祛痰功能。也称皂角。

《南史·虞玩之传》:“俭方盥,投皁荚於地曰:‘卿乡俗恶, 虞玩之至死烦人。’”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淮南人藏盐酒蟹,凡一器数十蟹,以皁荚半挺置其中,则可藏经岁不沙。”
清陈维崧《剔银灯·春景》词:“小巷蘼芜,斜街皂荚,都被雨酥烟腻。”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二:“宋王文宪家,以皂荚末置书中,以辟蠧。”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皂荚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多刺,羽状复叶,夏开黄色蝶形小花,结实成荚,长扁如刀,煎汁可洗濯衣服。其荚果及种子皆可作药。分布于我国四川、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皂荚的网络释义

皂荚 (豆科植物)

  • 皂荚(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荚树、皂角等,是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叶为一回羽状复叶,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小叶柄被短柔毛。花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雄花花瓣长圆形。荚果带状,劲直或扭曲,果肉稍厚,两面臌起,弯曲作新月形,内无种子;果颈长1-3.5厘米;果瓣革质,褐棕色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种子多颗,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 产于中国多省区。生长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坚硬,为车辆、家具用材;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丝毛织物;嫩芽油盐调食,其子煮熟糖渍可食。荚、子、刺均入药,有祛痰通窍、镇咳利尿、消肿排脓、杀虫治癣之效。
  • (概述图来源:)
  • 皂荚造句

    你要用皂荚木作一座烧香的坛。
    介绍了皂荚种子、荚果和皂刺的化学利用,以期对皂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于是我用皂荚木作了一柜,又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手里拿这两块版上山去了。
    皂角米其实是皂荚的果实,除了皂角米的常见称呼,还有别名雪莲子、皂角仁、皂角精等。
    俗称雪莲子、皂角米、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荚的果实。
    秋天,皂荚树的叶子黄了,秋风一吹,叶子“呼呼呼”地飘落到地上。只有小皂荚还在树上你挤我碰,小皂角经过风吹雨打,变得结实了。
    古时中用本品,配伍皂荚、牵牛子煎服。
    猪牙皂角、牙皂、乌犀、小皂、眉皂、小皂荚。
    要用皂荚木作两根杠,用金包裹,以便抬桌子。
    他们凭着桥栏,把一粒鹅卵石或一片树叶投在瀑布里,或在河边皂荚树下徐步。
    皂荚树是落叶乔木,春季开白色花,结出的荚果呈带状,荚果中富有胰皂质可供人们洗衣去污用。
    春天来临,小芽像一个害羞的小泵娘躲在皂荚树里。下了几场春雨后,皂荚树长出了许多嫩绿嫩绿的叶子,小鸟们在皂荚树搭了窝,你只要走进我们的校园,就会发现皂荚树上有许多小鸟的窝。
    要用皂荚木作两根杠,用金包裹。
    槐树的叶片是小小的,有点像皂荚树的叶子。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结成了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研究了胡芦巴、皂荚、野皂荚与塔拉种子组分和多糖胶性质。
    夏天到了,皂荚树长得郁郁苍苍,皂荚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经常在皂荚树的下面无忧无虑地做着游戏,可高兴了。皂荚树长出了许多小皂荚,小皂荚像一个弯弯的月亮。
    皂荚树的叶子很茂盛,是一把巨大的伞。
    他用皂荚木做香坛,是四方的,长一寸,宽一寸,高二寸。
    要把幔子挂在四根包金的皂荚木柱子上,柱子上当有金钩,柱子安在四个带卯的银座上。
    冬姑娘来了,雪花给皂荚树披上了美丽的银装,漂亮极了。

    汉字详情

    zào [zao]
    部首: 501
    笔画: 7
    五笔: RA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AP
    四角: 26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皂斗的略称(指栎实、柞实等),其壳斗煮汁,可以染黑,本作“皁”,后作“皂”

    一日山林,其植物宜皂物。——《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又如:皂物(柞栗之类。可做黑色染料)

    (3) 一种洗涤用品,肥皂的略称 。如:香皂;药皂

    (4) 旧时衙门内的差役

    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头把万中书提了进来。——《儒林外史》

    (5) 又如: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形容捉拿人时凶猛而迅速);皂快壮健(捕快壮卒);皂快(捕快;缉捕差役);皂头(旧时衙门差役的头目);皂舆(皂人与舆人。古代贱役的两种小吏);皂衣(借指下吏);皂役(旧时官衙中的差役);皂班(泛指差役);皂人(古代养马的下吏)

    (6) 喂马或喂牛的饲槽

    牛骥同一皂。——文天祥《正气歌》

    (7) 又如:皂枥(即马厩);皂牢(饲养牛马的圈栏);皂栈(马厩。皂,食槽;栈,马脚下防湿的木板)

    (8) 皂荚的省称

    皂树高大,叶如槐叶。——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9) 又如:皂角(即皂荚);皂汤(浸泡皂荚的水)

    形容词

    (1) 黑色。后作“皂”

    黑人黑马皂罗袍。——《封神演义》

    (2) 又如:青红皂白;皂褶儿(穿在外面的黑色上衣);皂帕(黑色的头巾);皂巾(黑色的头巾);皂靴(黑色的短靴);皂盖(古代车上的黑色车盖);皂鞋(一种黑色的便鞋)

    英文翻译

    soap; black; menial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z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6 co6 [客英字典]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co5 [梅县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co4
    ◎ 潮州话:z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早上聲開口一等zaux/dzavdzʰɑu
    jiá [jia]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GU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KT
    四角: 448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夹声。本义:“荚果”的简称)

    (2) 同本义。豆科植物的长角果或蓇葖,为单片或有两个以上果片(如蒴果)

    荚,草实也。——《说文》

    豆角谓之荚。——《广雅》

    得时之菽,其荚二七,以为族。——《吕氏春秋·审时》

    其植物宜荚物。——《周礼·大司徒》。注:“荠荚王棘之属。”

    (3) 又如:豆荚;皂荚;结荚;荚物(植物果实的一种名称。凡草木结实时,有狭长的果皮包裹着,至成熟时,皮自破裂而籽出者,统称荚物);荚钱(榆荚钱的简称,又名五分钱)

    (4) 某些树木的翅果

    榆荚还飞买笑钱。——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

    英文翻译

    pods of leguminous plants; pod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潮州话:哥奄4 戈挨4 ,giab4 [澄海]giag4 ,koh4(kiap [澄海]kiak ,khoh)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