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

bái miàn [bai mian]
繁体 白麪
注音 ㄅㄞˊ ㄇ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白面 báimiàn

(1) 用小麦磨成的粉

wheat flour

(2) 现亦指海洛因,用吗啡制的毒品

heroin

词语解释

  1. 白晳的脸。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忆子初尉 永嘉 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2. “白面书生”的略语。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河东康简王墓志铭》:“王常讥 庾翼 ,使白面之非才。”《南史·胡藩传》:“至於涉猎记传,一咏一谈,自许以雄豪,加以夸伐,搢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此 毅 不肯为公下也。”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琴心》:“ 相如 白面,繆承青眼,幸念採薪之忧,少原方命之罪。”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名臣宿将,先后骑箕,而醉梦白面之徒,相继封疆而持节鉞。”参见“ 白面书生 ”。

  3. 白麪:1.小麦磨成的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小麦》﹝发明﹞引 寇宗奭 曰:“生嚼白麪成筋,可黏禽虫。”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麪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餑餑,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老舍 《茶馆》第一幕:“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4. 指面条。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只见 女辛 搬进夜饭来,放在中间的案上,左边是五大碗白面;右边两大碗,一碗汤;中央是一大碗乌鸦肉做的炸酱。”

  5. 指毒品海洛因。

    老舍 《茶馆》第二幕:“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 杨朔 《百花山》三:“土匪多,大半是吸白面的。”

引证解释

⒈ 白晳的脸。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⒉ “白面书生”的略语。

南朝陈徐陵《司空河东康简王墓志铭》:“王常讥庾翼,使白面之非才。”
《南史·胡藩传》:“至於涉猎记传,一咏一谈,自许以雄豪,加以夸伐,搢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此毅不肯为公下也。”
明孙柚《琴心记·挑动琴心》:“相如白面,繆承青眼,幸念採薪之忧,少原方命之罪。”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名臣宿将,先后骑箕,而醉梦白面之徒,相继封疆而持节鉞。”
参见“白面书生”。白麪:1.小麦磨成的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小麦》﹝发明﹞引寇宗奭曰:“生嚼白麪成筋,可黏禽虫。”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元旦》:“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麪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餑餑,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老舍《茶馆》第一幕:“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⒊ 指面条。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只见女辛搬进夜饭来,放在中间的案上,左边是五大碗白面;右边两大碗,一碗汤;中央是一大碗乌鸦肉做的炸酱。”

⒋ 指毒品海洛因。

老舍《茶馆》第二幕:“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
杨朔《百花山》三:“土匪多,大半是吸白面的。”

白面的国语词典

形容脸孔洁白干净。

白面的网络释义

白面 (食材)

  • 白面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馄饨、蛋卷、方便面、馕饼、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是重要的加拿大人的主食原料。“白面”在加拿大的很多城市是用来称Heroin的粉,学术的名字叫“面粉”,常常被简称为“白面”,人们在说“白面”的时候,就知道指的是白面磁粉。
  • 白面造句

    一看他那样子,就知是个白面书生。
    这种两头白面的人,活的可也真是累啊!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那个白面书生经不起严刑拷打,向敌人投降了。
    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
    别看他文绉绉的像个白面书生,一上足球场勇猛非凡,踢起球来可狠了。
    你看他白面书生模样,哪像一位将军。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是白面书生,都自愿下基层锻炼。
    我一个白面书生,又手无寸铁,怎敢和那几个黑脸大汉较真呢!
    我上星期派人送来的五袋白面到哪里去了?
    吕春夏一看弟弟竟然早已气绝身亡,而后再看到突然出现的白面青年吴刚,顿时勃然大怒“吴刚,你竟然敢杀我弟弟?偿命来。
    当先马上跳下一个青年,锦袍玉带,白面傅粉。
    软小面包、法国面包、葡萄面包、硬小面包、裸麦面包以及白面包。
    所以,吃些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全麦面食代替普通面食,糙米代替白米,等等。
    像他这样反映迟钝的白面书生,至少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白面书生哼了一声口还真硬啊!好,本人也不太喜欢强人所难。
    突然瞥见,那屋檐下站着两个身穿铠甲的将军,一个长须及胸,十分威武,一个白面短须,顾盼生姿。
    看他,长得个白面书生样,其实阴险得很!
    表演的有两个人,一个身长八尺有余,白面圆脸,穿一身轻不裤褂;另一个身长九尺开外,乌黑的面膛,身穿灰布衣。
    一行人鲜衣怒马,意气飞扬,为首的一个白面无须的男人,尖着嗓子喝道“内中可有幽州来的罗云?”。

    汉字详情

    bái [bai]
    部首: 501
    笔画: 5
    五笔: RRR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傍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bʰɐkbrak/beak
    miàn [mian]
    部首: 904
    笔画: 9
    五笔: DMJD
    仓颉: MWSL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彌箭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mjenh/miennmĭɛn

    白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