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求亲
(1) 请求结为姻亲
词语解释
请求结为姻亲。多用于男家向女家。
唐 杜甫 《近闻》诗:“似闻 赞普 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奉 周公 言,命着我到 任二公 家求亲。”《西游记》第五四回:“太师躬身道:‘臣奉我王意旨,特来求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放心,司官总有法子説得他服服帖帖的求亲。”
引证解释
⒈ 请求结为姻亲。多用于男家向女家。
引唐杜甫《近闻》诗:“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奉周公言,命着我到任二公家求亲。”
《西游记》第五四回:“太师躬身道:‘臣奉我王意旨,特来求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放心,司官总有法子説得他服服帖帖的求亲。”
求亲的国语词典
请求结为姻亲。
求亲的网络释义
求亲
求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qīn形容词 (1) (形声。从见,亲( )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2) 同本义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名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副词 (1) 亲自,亲身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动词 (1) 亲近;接近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2) 另见 英文翻译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方言集汇◎ 粤语:can1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