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循环

è xìng xún huán [ e xing xun huan]
繁体 惡性循環
注音 ㄜ ㄒ一ㄥˋ ㄒㄨㄣˊ ㄏㄨ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恶性循环 èxìng xúnhuán

(1) 若干事物,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

vicious circl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新华文摘》1981年11期:“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成语用法

恶性循环作宾语、定语;指越来越坏。

恶性循环的国语词典

事情不好的一面以因果往复的方式,不断的互相影响。

如:「金权游戏使有钱人更有钱,没钱的人更没钱,恶性循环的结果,贫富悬殊,社会一定不安。」

恶性循环的网络释义

恶性循环 (词语)

  • 恶性循环,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è xìng xún huán,指的是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如:《新华文摘》:“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 恶性循环的翻译

    俄语: порóчный круг

    近义词

    反义词

    恶性循环造句

    越烦越差,越差越烦,小阳的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
    他们都保证再也不会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中了。
    你这样想的多了你就会看到事情的本质。知道你自己的缺点并且从中学习将会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如果总想着消极的一面会使你陷入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
    那是啊,你心烦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就会很容易出错。一出错就又会影响心情。这是个恶性循环啊。学会放弃,放下该放下的,放下了心就宽了。心累了,就给心灵放个假吧。眼睛要多看些美丽的风景,耳朵要多听些动听的声音,最重要是要多用心来体会美好的事情。我们的心才不会累。愿你天天有个好心情。
    评论家认为这是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
    决策者们准备采取措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码?
    我们发现,通常总是女性开始争论的话题,男性易怒,但总希望打发过去,但女性通常不依不饶,不断做更多批判,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 相反,若人人继续足不出户,只会令现时疲弱的经济变得更坏,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头脑创造出世界,然后世界创造出头脑,它帮助头脑固定下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但是那个来源是在头脑里,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副产物,头脑才是具有实质的,世界只不过是它的影子。
    过度消耗在自己的问题上忧伤,或是太过钻牛角尖,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成长没有帮助。
    这是一种典型的人为的自作自受,人类自身的作茧自缚,自然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有时候,在我们的一生里,遗忘是有必要的,而记得也有必要,让苦难的过去忘掉,记取这一次的教训,利用这个错误的经验,以后“绝对”不再做伤人伤己的恶性循环。
    这里所说的恶性循环一般是这样开始的:投资者担心低回报的投资于是决定赎回,然后基金经理必须低价卖出股票或者债券以筹集资金。
    评论家认为这是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贷款额度的扩大将使更多的学生可以支付高额学费,从而进入到更多高成本学校。
    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最好的朋友,”那时他常这样说,“是刚死去的朋友。”他厌倦了战事无常,身陷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的恶性循环中总在原地打转,只不过一次比一次越发老迈,越发衰朽,越发不知道为何而战、如何而战、要战到何时。马尔克斯。
    买官出身的官员无不卖官,又引发下一轮官员不得不选择买官作为晋身之阶,恶性循环便会越演越烈。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除了打外没有别的教育方法,学生习惯家长的暴力方式后要不自暴自弃,要不更具叛逆,恶性循环造成他们身心不能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拒交物管费还带来恶性循环的后果。
    可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人为的自作自受,人类自身的作茧自缚,自然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汉字详情

    è,wù,ě,wū [e,wu]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GOGN
    五行:
    仓颉: MCP
    四角: 10331

    详细解释

    ě

    (2) 另见 è;wū;wù

    è

    名词

    (1) (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 同本义

    恶,过也。——《说文》

    恶上安西。——《颜氏家训》

    吾以志前恶。——《左传·定公五年》

    君子之遏恶扬善。——《易·象传》

    (3) 又如:恶恶从短(对于人的过失,不十分苛责,适可而止)

    (4) 泛指一般罪恶

    恶积祸盈。——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恶逆(奸恶逆乱。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恶障(佛语。指杀生、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恶头儿(罪名);恶心钱儿(干坏事得来的钱财);恶孽(罪恶;弊病)

    (6) 恶人;坏人

    元恶不待教而诛。——《荀子·王制》

    (7) 又如:恶杀都来(刽子手在刑场上逞威风而发出的叫喊声。恶杀:即凶神恶煞)

    (8) 为一项罪行被控告的人;犯罪的人 。如:首恶必办,协从不问

    形容词

    (1) 丑陋

    五曰恶。——《书·洪范》。传:“丑陋也。”

    人莫知其子之恶。——《礼记·大学》

    恶者美之充也。——《管子·枢言》

    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上》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 纣, 纣以为恶。——《战国策·赵策》

    昔贾大夫恶,取妻而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 又如:恶丈夫(丑陋汉子);恶女(容貌丑陋之女)

    (3) 粗劣 。如:恶食(粗劣的食物);恶衣(粗劣的衣服);恶札(柮劣的书札。多指书法不善,字迹欠佳)

    (4) 坏;不好

    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恶衣恶食,陋车驽马。——《汉书·王莽传上》

    岁恶不入。——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恶宾(不受欢迎的客人。即恶客);恶逆(不善,不顺)

    (6) 凶暴;凶猛 。如:恶狞(凶恶狰狞);恶茶白赖(恶叉白赖。凶恶刁钻,无理取闹);恶赖富丽(无理贪求富有豪华。恶赖:无理取闹,耍无赖)

    (7) 污秽;肮脏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论语·乡党》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恶路(恶露。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液体);恶水(泔水);恶水缸儿(泔脚水缸)

    (9) 令人难堪 。如:恶戏(恶作剧);恶剧(恶作剧);恶谑(令人难堪的嘲弄)

    (10) 恶毒 。如:恶歆歆(凶狠恶毒的样子);恶支沙(恶支杀。恶狠狠地,十分凶恶的样子);恶势煞(凶恶的样子)

    (11) 庸俗 。如:恶辞(庸俗之词);恶谈(庸俗不堪的话);恶字(不堪入目的字眼)

    (12) 贫瘠

    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齐民要术·耕田》

    (13) 又如:恶郡(贫瘠荒远的州郡);恶处(贫瘠的地方)

    动词

    害;伤害或损害 。如:恶说(说话触犯);恶讪(得罪);恶事(做坏事);恶款(作恶犯法的条款);恶尽人(把人都得罪了)

    副词

    (1) 甚;很 表示程度。如:恶烦(非常烦恼)

    (2) 另见 ě;wū;wù

    代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恶,安也。——《广韵》

    恶识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左传·桓公十六年》

    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 表示惊讶

    恶,是何言也?——《孟子》

    恶,是何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另见 ě;è;wù

    动词

    (1) 讨厌;憎恶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荀子·天论》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怨恶其君。

    (2) 又如:甚恶(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恶忌(厌恶猜忌);恶生(厌生);恶不去善(不因厌恶其人而抹杀他的优点);恶杀(厌恶杀生);恶紫夺朱(厌恶以邪代正);恶嫌(讨厌);恶惮(厌恶畏惧);恶识(冒犯;得罪);恶上(憎恶长上);这人真可恶;憎恶(憎恨;厌恶);深恶痛绝;恶恶(憎恨邪恶)

    (3) 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4) 诽谤;中伤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太子痤美而狠,合佐师畏而恶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比而恶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人有恶苏秦于 燕王者,曰:“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战国策》

    (5) 又如:恶讪(诽谤)

    (6) 忌讳

    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礼记》

    形容词

    (1) 羞耻,羞愧

    无盖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恶囊(窝囊)

    (3) 另见 ě;è;wū

    英文翻译

    evil, wicked, bad, foul

    方言集汇

    ◎ 粤语:ngok3 ok3 wu1 wu3
    ◎ 潮州话:ag4(ak) u3(ù) e3(ùr) u1(u)

    宋本广韵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
    xún [xun]
    部首: 303
    笔画: 12
    五笔: TR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HJU
    四角: 222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盾声。彳( 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2) 同本义

    循,行顺也。——《说文》

    循道而趋。——《庄子·天道》

    循墙而走。——《庄子·列御寇》

    率循大下。——《书·顾命》

    五星循轨。——《淮南子·本经》

    循天者,与道游者也。——《淮南子·原道》

    循山而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聊斋志异·促织》

    循以入。——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循轨(依轨道而行);循箫(沿街叫卖的人)

    (4) 按照;依序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定法》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循例(依照常例);循名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循次(依次);循依(依照)

    (6) 遵循,仿效

    昏微循迹。——《楚辞·天问》。注:“循,遵也。”

    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书·洪范》

    (7) 又如:循古(遵循古制);循道(遵循正道);循桡(遵行);循检(遵照规矩);循蹈(遵循)

    (8) 遵守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礼记·射义》

    大人作而弟子循。——《淮南子·汜论训》

    (9) 又如:循律(遵循法律、制度);循分(遵守本分)

    (10) 循环 ,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如:循环往复,循环无端

    (11) 通“巡”。巡视

    循行国邑。——《礼记·月令》

    循,巡也。——《珠丛》

    徼循长杨以东。——《汉书·东方朔传》。注:“行视也。”

    (12) 又如:循览(浏览)

    (13) 步行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战国策》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14) 又如:循步(行步,慢步)

    (15) 安抚

    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战国策》

    (16) 又如:循拊(安抚;抚慰);循抚(安抚)

    (17) 寻找 。如:循本(寻求其本源);循揣(寻思);循咀(寻味)

    (18) 考察;检查;省察 。如:循省;循察(省察);循行(巡视)

    (19) 通“揗”。抚慰;摩;抚摩

    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荀子·哀公》

    循石,非彼无石。——《公孙龙子·坚白论》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天瑞》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汉书·李陵传》

    (20) 又如:循玩(抚摩赏玩)

    形容词

    (1) 良,善,好 。如:循声(治绩;声誉);循顺(善良驯顺);循雅(温顺文雅)

    (2) 恭谨

    臣以济循事王,王能亡燕…——《战国策》

    英文翻译

    obey, comply with, follow

    方言集汇

    ◎ 粤语:ceo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cun2 [梅县腔] sun2 [海陆丰腔] sun2 c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c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宝安腔] s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詳遵平聲合口三等zsyn/szvinzĭuĕn
    huán [huan]
    部首: 436
    笔画: 8
    五笔: GG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MF
    四角: 11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瞏 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2) 同本义

    环,璧也。——《说文》

    肉好若一谓之不。——《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

    行步则有环珮之声。——《礼记·经解》

    孔子佩象环五寸。——《礼记·玉藻》

    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腰白玉之环。——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环玦(玉环和玉玦);环琨(环与琨,并为玉佩);环塡(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塡,冠冕上的塞耳之玉)

    (4) 泛指圆圈形的物品

    布巾环幅。——《仪礼·士丧礼》

    瓜祭上环。——《礼记·玉藻》。注:“上环,头忖也。”

    (5) 又如:环中(圆环的中心;又比喻空虚而无是无非的境界);环利通索(连环铁索)

    (6) 数学中,具有加法和乘法运算的集合 。其中任两个元素的并与对称差仍是该族中的元素

    环论

    (7) 化学中,环形的结构或多个原子的一种闭链 。如:苯环;甾环

    动词

    (1) 环绕,围绕

    三江环之。——《国语·越语上》

    戎翟之民实环之。——《国语·晋语二》

    譬众星之环极。——《文选·张衡·西京赋》

    环而攻之。——《孟子·公孙丑下》

    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环村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环坐(环绕而坐);环绦(束腰的丝带);环攻(围攻);环瞰(包围窥伺);环击(围攻);环迫(四面威逼)

    (3) 旋转

    环拜以钟鼓为节。——《周礼·乐师》

    环山者三。——《战国策·齐策》

    九首蛇身自环。——《山海经·大荒北经》

    (4) 又如:环回(循环,周转);环拜(盘旋与直拜);环激(旋转搅动);环涛(回旋的波涛)

    英文翻译

    jade ring or bracelet; 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