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
《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 杜预 注:“十六人。”。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宋 权德舆 《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 渭城 歌。”
八元、八恺的合称。
《文选·张衡<思玄赋>》:“幸二八之遌 虞 兮,嘉 傅説 之生 殷 。”旧注:“二八,八愷,八元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参见“ 八元 ”、“ 八愷 ”。
特指农历正月十八日。
《中国谚语资料》:“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原注:“二八,正月十八。”
“二八三八”的略语,合为“五八”,因用作“井”的隐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钱昭度 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引证解释
⒈ 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
引《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
杜预注:“十六人。”
。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龚自珍《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⒉ 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
引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宋权德舆《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⒊ 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引南朝陈徐陵《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⒋ 八元、八恺的合称。参见“八元”、“八愷”。
引《文选·张衡<思玄赋>》:“幸二八之遌虞兮,嘉傅説之生殷。”
旧注:“二八,八愷,八元也。”
晋左思《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刘知几《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⒌ 特指农历正月十八日。
引《中国谚语资料》:“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
原注:“二八,正月十八。”
⒍ “二八三八”的略语,合为“五八”,因用作“井”的隐语。
引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七:“钱昭度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二八的国语词典
十六人。
二八的网络释义
二八
二八的翻译
二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形容词
(1) 两样;有区别 。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梅县腔] ngi5 ng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ngi5 [宝安腔] ngi5 [东莞腔] ngi5
◎ 潮州话:no6 (nõⁿ ) ri7 今又音r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二 | 而至 | 日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njiih/rih | nʑi |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八 | 博拔 | 幫 | 鎋開 | 入聲 | 黠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pæt | pret/pa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