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龙骨
(1) 中药名。别名“花龙骨”。为古代大形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
(2) 沿船底中心线从船头至船尾的纵通桁材
词语解释
龙的骨骼。实际是古代某些动物的化石。中药上用做强壮剂。
《史记·河渠书》:“穿渠得龙骨,故名曰 龙首渠 。”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云逐鱼鳞起,渠从龙骨开。”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汉惠帝 七年夏,雷震南山,林木皆自火,燃至根,其地悉皆燋黄,后其雨迅过,人就其间得龙骨一具。”
喻瘦劲的枝干。
唐 先汪 《题安乐山》诗:“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宋 王禹偁 《送筇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鹤脛老更长,龙骨乾且奇。”
枣的别名。枣树瘦劲,故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枣曰羊角、鸡心、龙骨。《地名志》:‘ 河中府 贡龙骨枣。’”按,《新唐书·地理志三》:“土贡:龙骨枣,凤栖梨。”
见“ 龙骨车 ”。
船只、飞机、建筑物等像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説这样子不对,照他的龙骨,恐怕走不动;照他的舵,怕转不过头来。”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些造船工匠在太阳下安置一只小船的龙骨。”
喻指主干,主心骨。
《花城》1981年第4期:“那些群众的带头人,祖国的擎天柱,民族精华,党的‘龙骨’!”
石砌的堤岸。
唐 李贺 《同沉驸马赋得御沟水》诗:“遶隄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王琦 汇解:“龙骨,似指沟边砌石。”
禽类的胸骨。也称龙骨突起。
腕骨的俗称。旧称高骨、锐骨或踝骨。
《医宗金鉴·四肢部·腕骨》:“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外侧之骨名高骨,一名鋭骨,亦名踝骨,俗名龙骨,以其能宛屈上下,故名曰腕。”
10.指骏马。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七:“自从拣为真龙骨,别置东头小马房。” 元 萨都剌 《题画马图》诗:“ 汉水 扬波洗龙骨,房星堕地天马出。”
引证解释
⒈ 龙的骨骼。实际是古代某些动物的化石。中药上用做强壮剂。
引《史记·河渠书》:“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北周庾信《和李司录喜雨》:“云逐鱼鳞起,渠从龙骨开。”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汉惠帝七年夏,雷震南山,林木皆自火,燃至根,其地悉皆燋黄,后其雨迅过,人就其间得龙骨一具。”
⒉ 喻瘦劲的枝干。
引唐先汪《题安乐山》诗:“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宋王禹偁《送筇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鹤脛老更长,龙骨乾且奇。”
⒊ 枣的别名。枣树瘦劲,故称。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枣曰羊角、鸡心、龙骨。
引《地名志》:‘ 河中府贡龙骨枣。’”
按,《新唐书·地理志三》:“土贡:龙骨枣,凤栖梨。”
⒋ 见“龙骨车”。
⒌ 船只、飞机、建筑物等像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説这样子不对,照他的龙骨,恐怕走不动;照他的舵,怕转不过头来。”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些造船工匠在太阳下安置一只小船的龙骨。”
⒍ 喻指主干,主心骨。
引《花城》1981年第4期:“那些群众的带头人,祖国的擎天柱,民族精华,党的‘龙骨’!”
⒎ 石砌的堤岸。
引唐李贺《同沉驸马赋得御沟水》诗:“遶隄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王琦汇解:“龙骨,似指沟边砌石。”
⒏ 禽类的胸骨。也称龙骨突起。
⒐ 腕骨的俗称。旧称高骨、锐骨或踝骨。
引《医宗金鉴·四肢部·腕骨》:“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外侧之骨名高骨,一名鋭骨,亦名踝骨,俗名龙骨,以其能宛屈上下,故名曰腕。”
⒑ 指骏马。
引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六七:“自从拣为真龙骨,别置东头小马房。”
元萨都剌《题画马图》诗:“汉水扬波洗龙骨,房星堕地天马出。”
龙骨的国语词典
龙的骨头。
龙骨的网络释义
龙骨 (骨骼药材)
龙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gū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名词
(1) (会意。从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骨 | 古忽 | 見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kuot | kuə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