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蜕

lóng tuì [ long tui]
繁体 龍蛻
注音 ㄌㄨㄥˊ ㄊㄨㄟˋ

词语释义

传说中龙所脱的皮。

指蛇蜕。

词语解释

  1. 传说中龙所脱的皮。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蜕放光》:“ 横海 清池县 尉 张泽 居于 鄆州 东城,夜自庄舍还,而月色昏暗,殆不分道,行遇道傍木枝,爗然有光,因折以烛路。至家插壁间,醉不復省也。晨起,怪而取视,则枝间一龙蜕,才大如新蝉之壳,头角爪尾皆具。”

  2. 指蛇蜕。

    明 吴承恩 《瑞龙歌》:“忽然溪壑息波澜,细草平沙得龙蜕。” 清 王士禛 《朝天峡》诗:“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龙所脱的皮。

宋何薳《春渚纪闻·龙蜕放光》:“横海清池县尉张泽居于鄆州东城,夜自庄舍还,而月色昏暗,殆不分道,行遇道傍木枝,爗然有光,因折以烛路。至家插壁间,醉不復省也。晨起,怪而取视,则枝间一龙蜕,才大如新蝉之壳,头角爪尾皆具。”

⒉ 指蛇蜕。

明吴承恩《瑞龙歌》:“忽然溪壑息波澜,细草平沙得龙蜕。”
清王士禛《朝天峡》诗:“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龙蜕的网络释义

龙蜕

  • 龙蜕,拼音是lóng tuì,释义是传说中龙所脱的皮。
  •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tuì [tui]
    部首: 603
    笔画: 13
    五笔: JUKQ
    五行:
    仓颉: LICRU
    四角: 58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虫,兑( duì)声。本义:蝉、蛇之类脱皮去壳)

    (2) 蝉、蛇等脱皮。亦谓鸟换羽

    蜕,蝉蛇所解皮也。——《说文》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蜕蝉(蝉脱壳)

    (4) 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留下形骸,魂魄散去成仙,称为尸解,也叫“蜕”。后因以蜕为死的讳称 。如:蜕骨(脱去凡骨。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蜕化(道教谓人死亡解脱成仙);蜕衣(谓肉体仙去留下衣服);蜕壳(指遗骸)

    (5) 变化;变质。如:蜕演(蜕化演变);蜕形(蜕化而成的形式);蜕嬗(蜕变演化)

    (6) 脱去,除掉。如:蜕濯(清除,洗涤)

    名词

    (1) 蛇、蝉等动物从身上脱落下来的壳或皮 。如:蝉蜕;蛇蜕;蚕蜕

    (2) 尸体

    师素不立文字,临去乃为此,与遗蜕俱存。——《徐霞客游记》

    (3) 动物的化石

    于淮、 济间得一龙蜕,长数十尺。——《五杂俎·卷九》

    英文翻译

    mol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3 teoi3
    ◎ 潮州话:to3 suê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