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火

lóng shé huǒ [ long she huo]
繁体 龍蛇火
注音 ㄌㄨㄥˊ ㄕㄜˊ ㄏㄨㄛˇ

词语释义

指寒食节灶火。旧时为悼念春秋··介子推于寒食禁火。

词语解释

  1. 指寒食节灶火。旧时为悼念 春秋 晋 介子推 于寒食禁火。

    唐 王昌龄 《寒食即事》诗:“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参见“ 龙蛇歌 ”。

引证解释

⒈ 指寒食节灶火。旧时为悼念春秋晋介子推于寒食禁火。参见“龙蛇歌”。

唐王昌龄《寒食即事》诗:“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龙蛇火的网络释义

龙蛇火

  • 龙蛇火,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óng shé huǒ,指寒食节灶火。旧时为悼念 春秋 晋 介子推 于寒食禁火。
  •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shé,yí [she,yi]
    部首: 603
    笔画: 11
    五笔: JP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IJP
    四角: 53112

    详细解释

    shé

    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1) ——见“委蛇”( wēiyí)

    (2) 另见 shé

    英文翻译

    snak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s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弋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jĭeje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