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

lóng wáng [long wang]
繁体 龍王
注音 ㄌㄨㄥˊ ㄨㄤ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龙王 lóngwáng

(1) 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并掌管行云降雨的神

Dragon King,the God ofRain

词语解释

  1. 传说中统领水族之神。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復有无量诸大龙王,所谓 毗楼博叉龙王 , 娑竭罗龙王 , 云音妙幢龙王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烕。”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説而 河伯 无闻矣。”《红楼梦》第四回:“ 东海 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 王 。”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旱塬栽秧,气死龙王!”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统领水族之神。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復有无量诸大龙王,所谓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云音妙幢龙王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烕。”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説而河伯无闻矣。”
《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金陵王。”
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旱塬栽秧,气死龙王!”

龙王的国语词典

传说住在海里,统管水族,掌理云雨的龙神。

龙王的网络释义

龙王 (中国古代神话中统领水族的王)

  •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 龙王造句

    低贱的龙,今天便是你的死期,龙王骨,非我莫属。
    原本以为稳操胜券的火龙王看着自己的烈焰焚世被破,不由不敢置信道。
    人间帝王虽有一国之力,富有天下,却也不能跟龙王比。
    龙王爷统领着阴阳界,阳代表着男性,阴代表着女性。
    弟子王浩请我手书遮诸妨碍神咒,然后他将之制作成一个中心有龙王咒的咒轮。
    而其实格瑞的真实身份是龙谷当中龙王巴拉卡斯的唯一王子。
    龙王神力由九件装备组成,分别是龙晶冠、龙鳞铠、龙翼披风、龙牙项链、龙眼指环、龙骨胫甲、赤龙剑、龙盾、龙王密典。
    我以粘土做了一个龙王印并涂上了金漆。
    根据龙王的最高指示,从元宵节开始,幸福只眷恋你,好运只关照你,健康只粘着你,平安只罩着你,快乐只宠着你,财运只跟着你,要有心理准备哦!
    我相信东海龙王三太子是条好龙,绝对不会对我们心生歹意。
    那和去年国庆档只有一部国产大片《神探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独撑场面不同,今年多部国产新片抢滩电影国庆档。
    啊呀,是兄弟啊,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哼!龙是龙,蛟是蛟,怎可混作一谈,本座便是黑龙王!
    人穷也得有根打狗棍。先解决挨打,再解决挨饿。这是当年的硬道理。然而,棍子的代价太大。乞丐和龙王比宝,越比越穷。
    辽宁省清原县的南龙王庙金矿,赋存于太古宙绿岩带的变粒岩岩段中。
    在老猴的建议下,悟空决定去趟海底龙宫向老龙王讨一样称心如意的兵器。
    现在起,船员的妻子和母亲也将会在家里供奉海神娘娘,父亲和兄长将会在家里供奉龙王爷,香火不断、贡品不停,直至孩子们平安归航!再跪!三叩首!
    中秋将至,我偷得东海龙王的稀世珍鲜,太上老君的灵芝仙丹,月老的幸福美满,秘制了工艺赛嫦娥美味绝对住你的稀世月饼,回复短信即可领取哦!
    盘帝乃生,故创龙族,阴尊乃灭,故创凤族,其它世间亿万之族却尽是造化之主玄帝所造,杨兰正本溯源,与哮海龙王说起创世种种,倒也不是一派虚言。
    这一来,闹旱灾了,禁屠宰,关南门,求龙王;出现瘟疫,请道士打醮,找端公跳坛神;有人亡故,请阴阳找风水宝地埋葬,以求多福多寿多子孙。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wáng,wàng [wang]
    部首: 436
    笔画: 4
    五笔: GG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
    四角: 10104

    详细解释

    wáng

    名词

    (1) (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2)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 汉有天下,因 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4)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6)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8) 朝廷 。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9) 王朝 。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10)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王久不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12)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尔雅》

    (13) 统治者,主宰者 。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14) 冠军 。如:拳王

    (15) 姓

    (16) 另见 wàng

    wàng

    动词

    (1)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 汉王,王 巴、 蜀。——《史记·留侯世家》

    (2) 作皇帝,称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 商, 夏不法 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3) 胜过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4) 另见 wáng

    英文翻译

    king, ruler; royal;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wong6
    ◎ 客家话:[陆丰腔] wong3 [客英字典] vong2 [海陆丰腔] wong2 [宝安腔] w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2 [梅县腔] wong2 wong5 [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ong2 vong2
    ◎ 潮州话:uang5(uâng) <姓>hêng5(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雨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ĭwaŋyang/h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