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烛

lóng zhú [ long zhu]
繁体 龍燭
注音 ㄌㄨㄥˊ ㄓㄨˊ

词语释义

1.以龙为饰之烛。 2.指太阳。 3.烛龙神所衔之烛。

词语解释

  1. 烛龙 神所衔之烛。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焜焜韡韡,烂若龙烛。”《文选·左思<吴都赋>》:“ 西蜀 之於 东吴 ,小大之相絶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樳木龙烛也。” 刘逵 注:“《山海经》曰:‘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龙 ,视为昼,暝为夜。’”参见“ 烛龙 ”。

  2. 指太阳。

    唐 纥干俞 《登天坛山望海日初出赋》:“照烛兮驪珠潜吐,曭朗兮龙烛忽生。”

  3. 以龙为饰之烛。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神飊猎红蕖,龙烛然金枝。” 南唐 李煜 逸句:“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西清诗话》谓 蔡元 长春帖子‘龙烛影中犹是腊,凤簫声里已吹春’,荐绅类能传诵,以为 蒋潁叔 作,非也。予以为此一联全是 方干 《除夜》诗:‘寒灯短燄方烧腊,画角声残已报春。’”

引证解释

⒈ 烛龙神所衔之烛。参见“烛龙”。

三国魏曹植《芙蓉赋》:“焜焜韡韡,烂若龙烛。”
《文选·左思<吴都赋>》:“西蜀之於东吴,小大之相絶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樳木龙烛也。”
刘逵注:“《山海经》曰:‘ 钟山之神,名曰烛龙,视为昼,暝为夜。’”

⒉ 指太阳。

唐纥干俞《登天坛山望海日初出赋》:“照烛兮驪珠潜吐,曭朗兮龙烛忽生。”

⒊ 以龙为饰之烛。

唐刘禹锡《观舞柘枝》诗之一:“神飊猎红蕖,龙烛然金枝。”
南唐李煜逸句:“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宋吴幵《优古堂诗话》:“《西清诗话》谓蔡元长春帖子‘龙烛影中犹是腊,凤簫声里已吹春’,荐绅类能传诵,以为蒋潁叔作,非也。予以为此一联全是方干《除夜》诗:‘寒灯短燄方烧腊,画角声残已报春。’”

龙烛的网络释义

龙烛

  • 龙烛(拼音:lóng zhú)词语意指烛龙神所衔之烛;指太阳;以龙为饰之烛。出自三国魏曹植《芙蓉赋》:焜焜韡韡,烂若龙烛。刘逵《山海经》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龙,视为昼,暝为夜。
  •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zhú [zhu]
    部首: 414
    笔画: 10
    五笔: OJ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FLMI
    四角: 958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义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3)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炬(指火炬或蜡烛)

    (4) 蜡烛(始于唐代)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李商隐《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杜牧《初冬夜饮》

    (5) 又如:烛信(插蜡烛用的签子);烛奴(雕刻成人形的烛台;泛指一般烛台);烛心(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6) 姓

    动词

    (1) 照;照亮

    夫日,兼烛天下。——《韩非子·内储说上》

    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明烛南天。——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烛银(精光闪耀的银子);烛天(照耀天空)烛明(照亮);烛夜(照亮黑夜);烛幽(照亮昏暗);烛远(光照远方);烛临(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 又如:烛知(明察洞悉);烛物(明察事物);烛微(观察入微);烛察(明察,洞察);烛鉴(明鉴,明察)

    英文翻译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