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

lóng quán yáo [ long quan yao]
繁体 龍泉窯
注音 ㄌㄨㄥˊ ㄑㄨㄢˊ 一ㄠˊ

词语释义

瓷窑名。因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所产为青瓷,土细质厚,色葱翠,釉彩多碎纹。

词语解释

  1. 亦作“ 龙泉窑 ”。

    宋 瓷窑名。因在 浙江省 龙泉县 而得名。所产为青瓷,土细质厚,色葱翠,釉彩多碎纹。 明 曹昭 王佐 《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龙泉窑》:“古龙泉窑,在今 浙江 处州府 龙泉县 ,今曰处器、青器、古青器,土脉细且薄,翠青色者贵。” 清 程哲 《窑器说》:“龙泉窰出 浙江 处州 龙泉县 ,与哥窰共一地道, 宋 时名曰青瓷明窰。移 处州府 , 处州 青色土堊,火候较旧龙泉质劣,古器质薄。”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瓷器》:“章窰乃 宋 人 章生 兄弟所烧,兄名 生一 ,弟名 生二 ,其製更加精密。兄陶者为哥窰,弟陶者仿古龙泉窰,足皆铁色,哥窰多断纹,多百圾坡,更见重於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龙泉窑”。 宋瓷窑名。因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所产为青瓷,土细质厚,色葱翠,釉彩多碎纹。

明曹昭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龙泉窑》:“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今曰处器、青器、古青器,土脉细且薄,翠青色者贵。”
清程哲《窑器说》:“龙泉窰出浙江处州龙泉县,与哥窰共一地道, 宋时名曰青瓷明窰。移处州府,处州青色土堊,火候较旧龙泉质劣,古器质薄。”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瓷器》:“章窰乃宋人章生兄弟所烧,兄名生一,弟名生二,其製更加精密。兄陶者为哥窰,弟陶者仿古龙泉窰,足皆铁色,哥窰多断纹,多百圾坡,更见重於世。”

龙泉窑的国语词典

一种瓷器。产于浙江省龙泉县,分哥窑、弟窑两种。色多淡青,釉彩带有纹片,曾外销多国。

龙泉窑的网络释义

龙泉窑

  •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quán [quan]
    部首: 434
    笔画: 9
    五笔: R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E
    四角: 26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同本义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4) 地下水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5)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6)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7) 帛币。古钱币名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8)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9) 泉眼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英文翻译

    spring, fountain; wealth, mone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客家话:[陆丰腔] can3 [客英字典] can2 [宝安腔] can2 [梅县腔] can2 [沙头角腔] can2 [客语拼音字汇] can2 qian2 [海陆丰腔] can2 [东莞腔] ca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c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緣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dzʰĭwɛnzyen/dzven
    yáo [yao]
    部首: 523
    笔画: 11
    五笔: PWRM
    五行:
    仓颉: JCOJU
    四角: 30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穴,从缶( fǒu)。穴,土室;缶,瓦器。表示烧制瓦器的地方。本义:烧砖瓦陶瓷器的灶)

    (2) 同本义

    窯,烧瓦灶也。——《说文》

    陶灶曰窯。——《通俗文》

    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管子·七臣七主》

    穴内口为灶,令如窑,令容七八员艾,左右窦皆如此。——《墨子》

    (3) 又如:窑头土坯(窑头上未经烧制的砖瓦坯。比喻土里土气,未曾受教化的人);窑神(旧称主宰砖瓦窑的神灵);窑烟(烧制砖瓦陶瓷等的灶里冒出的烟)

    (4) 指陶瓷器 。如:窑器(陶瓷器);窑人(烧制砖瓦陶瓷器的工人);窑户(陶瓷工匠);窑务(主管陶瓷业务的机构)

    (5) 近代泛指硅酸盐工业常用的高温设备 。如:竖窑;回转窑;坩埚窑

    (6) 方言。指妓院 。如:窑姐(旧称娼妓);窑调(旧时在妓院里流行的小调)

    英文翻译

    kiln; coal mine pit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u2 [梅县腔] jau2 [东莞腔] jau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