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

lóng tái tóu [ long tai tou]
繁体 龍抬頭
注音 ㄌㄨㄥˊ ㄊㄞˊ ㄊㄡˊ

词语释义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农历二月二日。古中和节。传说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

词语解释

  1. 农历二月二日。古中和节。传说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餘饼,薰牀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龙抬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亦作“ 龙抬头 ”。《陕北民歌选·揽工调》:“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前晌把地耕呀,后晌把粪送,到夜晚还要切草喂牲灵。”

引证解释

⒈ 农历二月二日。古中和节。传说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餘饼,薰牀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龙抬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
亦作“龙抬头”。 《陕北民歌选·揽工调》:“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前晌把地耕呀,后晌把粪送,到夜晚还要切草喂牲灵。”

龙抬头的国语词典

阴历二月初二。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龙抬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

龙抬头的网络释义

龙抬头 (中国传统风俗)

  •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 二月二,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 龙抬头造句

    二月二,龙抬头,诚祝愿:抬出一箩“福运”伴左右,抬出一筐“财运”跟你走,抬出一缸“幸运”甜心头,抬出一坛“喜运”陪晃悠。愿抬出所有好运到你这停留,让你平安如意、幸福悠悠。
    二月二龙抬头,龙神驾临幸运舟,祥瑞之气跟你走,风调雨顺庆丰收,好事成双有缘由,快乐加倍无烦愁,愿你好运绵绵无尽头!
    二月二龙抬头,向左向右快乐有,身前身后幸福吼,向东向西烦恼溜,天阴天晴霉运走,剃个吉祥龙头,吃个福兆猪头,祝你幸福快乐永久,愉悦精神抖擞。
    二月二龙抬头,抬头不发愁,抬头幸福留,抬头霉运走,抬头快乐有,抬头吉祥凑,抬头脖子扭,为了好处多抬头,再苦再累有猪头,二月二,祝你幸福快乐哦,猪头!
    龙抬头,好兆头,欢天喜地节日庆。爆米花,耍龙灯,喜乐开怀扭秧歌。龙翻身,祥瑞耀,办厂开矿万事兴。愿朋友,好运到,利润翻番大财发。
    过去的记忆永不褪色,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即使有着距离的重重阻隔,我们永远的都是最好的朋友。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常联系亲友,祝你天天快乐!
    龙年抬头幸福长,精神饱满心愿苏,祝你龙抬头事业春风得意,爱情春色满园,心情如沐春风,一生好景如春!在春天的龙抬头送上我春意盎然的祝福!
    二月初二龙抬头,为你抬走烦恼与忧愁,为你抬来生活喜与乐;为你抬走疾病与伤痛,为你抬来健康一整年;为你抬出事业步步高,为你抬出财富滚滚来。二月二快乐!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到,真挚送,愿祝你,好事多,乐事繁,爱情美,福禄至,名利收,财富缠,好运跟,一整年,体健安。
    二月二,龙抬头,霉运溜走好运留;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二月二,送祝福,收到短信好兆头。祝你美好生活始开头,身体健康又幸福!
    二月小,小小短信传问候,小小关怀暖心头,愿你小嘴一笑没烦忧,小手一抓啥都有,小腿一迈幸福跟你走,小酒一喝生活有盼头,二月二龙抬头,祝你平安健康到永久!
    二月二,龙抬头,香香的饺子酒一口,幸福快乐年年有,二月二,龙抬头,长长的面条蒜一头,身康体健有劲头,祝你开心。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吉祥日送祝福:祝晒太阳的幸福一生,祝没被晒到的聪明一世!短信一条,祝你永远开心,吉祥如意。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抬头挺胸收腹,果然是内外兼修。更重要的是,你刚才做出了最伟大的举动:龙抬头。二月二到了,愿你幸福抬头,事业抬头,头头是道!
    二十八宿龙抬头,好事成双有来由,春龙祈福好兆头,春雨滋润贵如油,春游踏青精神抖,春耕忙碌把锄头,五谷丰登金进斗,一年好运跟你走!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暖心头,暖暖心意有奔头;快乐如意来牵头,牵给你个好彩头;碰上福气有赚头,抓住运气这个小滑头;娶了平安是甜头,品尝她做的健康狮子头。
    二月二,龙抬头,好兆头,新开头。龙抬头,吉祥头,好日子,有盼头;龙抬头,如意头,好工作,有奔头;祝愿你,好运多,幸福多,好事多,无尽头!
    二月是搜索的时间,需要你的幸福灵感,二月是发现的时刻,需要你的感动时刻,二月是龙抬头的时候,希望你大有作为前途无量。
    二月二龙抬头,美好日子带来美好彩头,抬走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和忧愁,让我们生活无忧快乐多,抬来幸福和好运,让我们事业顺利财富多,祝你生活幸福!
    二月二,龙抬头,金银财宝向家流,好运今年起好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欢乐幸福好兆头;二月二,抬抬头,好事双双牵你手,前途光明有奔头;二月二祝朋友,愿你生活甜蜜在心头,事业更上一层楼!明天龙抬头了,预祝大家二月二快乐!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tái [ta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CKG
    五行:
    仓颉: QIR
    四角: 530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台声。本义:合力共举一物)

    (2) 同本义

    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西游记》

    (3) 又如:抬鼓弄(许多人把一个人抬起来翻倒);抬轿子;抬出去;抬驾(抬轿);抬盒(两人抬着盛放礼品的箱匣);抬筐(两人抬的装物大筐)

    (4) 高举,使升高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

    (5) 又如:抬头;抬手;抬眼;抬颏(昂首)

    (6) 竭力提高 。如:哄抬(投机商人纷纷抬高);抬估(抬高估价)

    (7) 〈方〉∶指争辩 。如:他们两人一谈到这个问题,抬起杠来就没个完

    量词

    两个人合力抬物,一杠为一抬。如:金银财宝共是几十抬

    英文翻译

    lift,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o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oi2 [东莞腔] toi2 [客英字典] toi2 [宝安腔] toi2 [梅县腔] toi2 [海陆丰腔] toi2 [沙头角腔] toi2 [台湾四县腔] toi2
    ◎ 潮州话:t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哀平聲開口一等dai/doidʰɒi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