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汉 时 匈奴 地名。为 匈奴 祭天之处。
《汉书·匈奴传上》:“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 龙城 ,祭其先、天地、鬼神。”
借指 匈奴 。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一:“ 乌孙 涂更阻, 康居 路犹澁。月晕抱 龙城 ,星流照 马邑 。” 唐 张籍 《妾薄命》诗:“君爱 龙城 征战功,妾愿青楼歌乐同。”
帝都,京城。
唐 骆宾王 《秋云》诗:“盖阴连凤闕,阵影翼龙城。”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凤阁祥烟,龙城佳气,明禋恭谢时丰。”
地名。指今 广西 柳州 。
唐 柳宗元 《种木檞花》诗:“上苑年年重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祗应长作 龙城 守,剩种庭前木檞花。”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四·柳州府》:“ 贞观 八年,改曰 柳州 。 天宝 初,曰 龙城郡 。 乾元 初,復曰 柳州 。”
引证解释
⒈ 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之处。
引《汉书·匈奴传上》:“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⒉ 借指匈奴。
引南朝梁简文帝《陇西行》之一:“乌孙涂更阻, 康居路犹澁。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
唐张籍《妾薄命》诗:“君爱龙城征战功,妾愿青楼歌乐同。”
⒊ 帝都,京城。
引唐骆宾王《秋云》诗:“盖阴连凤闕,阵影翼龙城。”
宋吴自牧《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凤阁祥烟,龙城佳气,明禋恭谢时丰。”
⒋ 地名。指今广西柳州。
引唐柳宗元《种木檞花》诗:“上苑年年重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祗应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檞花。”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四·柳州府》:“贞观八年,改曰柳州。天宝初,曰龙城郡。乾元初,復曰柳州。”
龙城的国语词典
地名:(1) 匈奴诸长大会祭祀的地方。见《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2) 在今热河省朝阳县治。前燕、后燕、北燕建都于此。
龙城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4)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6)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8)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动词
(1)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3)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 孙樵《书何易于》
(4)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g2 [东莞腔] sang2 [客英字典] sang2 [海陆丰腔] sang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陆丰腔] sang3 [沙头角腔] sang2 [台湾四县腔] sang2 [宝安腔] s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成 | 是征 | 常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zjeng | ʑĭɛ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