鼽欬

qiú kài [ qiu kai]
注音 ㄑ一ㄡˊ ㄎㄞˋ

词语释义

鼻塞不通,气逆作咳。

词语解释

  1. 鼻塞不通,气逆作咳。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犹和神仙之药,以治鼽欬。”

引证解释

⒈ 鼻塞不通,气逆作咳。

汉王充《论衡·自纪》:“犹和神仙之药,以治鼽欬。”

鼽欬的网络释义

鼽欬

  • 鼽欬,读音为qiú kài,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鼻塞不通,气逆作咳。
  • 汉字详情

    qiú [qiu]
    部首: 1401
    笔画: 16
    五笔: THLV
    五行:
    仓颉: HLKN
    四角: 242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鼻塞不通 。又名鼻鼽、鼽鼻、鼽水。如:鼽欬(鼻塞不通);鼽窒(鼻塞不通);鼽荼(受鼻塞不通之苦)

    (2) 流清鼻涕 。如:鼽衄(又流鼻涕又流鼻血)

    英文翻译

    clogged nos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kài,ài [kai,ai]
    部首: 427
    笔画: 10
    五笔: YNTW
    仓颉: YONO
    四角: 078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重声咳嗽

    欬,逆气也。——《说文》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

    在变动为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欬嗽所以利咽喉也。”

    车上不广欬。——《礼记·曲礼》

    鲁乐欬,字子声。——《史记·弟子传》

    国多风欬。——《礼记·月令》

    余左顾而废除欬,乃杀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2) 又如:欬逆(咳喘气逆);欬嗽(咳嗽);欬謦(咳嗽声);欬欬(象声词)

    英文翻译

    cough; sound of laughter

    方言集汇

    ◎ 粤语:kat1 ko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oi3 [客语拼音字汇] koi3 [海陆丰腔] koi3 [客英字典] ket7 [宝安腔] kai3
    ◎ 潮州话:k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七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犗夬開去聲開口二等qrad/eayʔæ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