鼯鼬
注音
ㄨˊ 一ㄡˋ
词语释义
指鼯鼠与鼬鼠一类动物。
词语解释
指鼯鼠与鼬鼠一类动物。
《魏书·崔光传》:“而令焚荒污毁,积榛棘而弗扫,为鼯鼬所栖宿,童竖之所登踞者哉!” 唐 韩愈 《南山诗》:“峥嶸躋冢顶,倏闪杂鼯鼬。” 清 陈维崧 《八六子·枫隐寺感旧》词:“松雏已老,梅妻都嫁,祇剩乱涧,閒腾鼯鼬。”
引证解释
⒈ 指鼯鼠与鼬鼠一类动物。
引《魏书·崔光传》:“而令焚荒污毁,积榛棘而弗扫,为鼯鼬所栖宿,童竖之所登踞者哉!”
唐韩愈《南山诗》:“峥嶸躋冢顶,倏闪杂鼯鼬。”
清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词:“松雏已老,梅妻都嫁,祇剩乱涧,閒腾鼯鼬。”
鼯鼬的网络释义
鼯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鼠名。鼯鼠 。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又名夷由。如:鼯猱(鼯鼠和猱猿。比喻南方蛮人);鼯啸(鼯鼠呼啸);鼯技(雕虫小技。比喻能力极平庸);鼯鼠之丑(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
英文翻译
flying squirrel
方言集汇
◎ 粤语: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2 ngu2 [客英字典] ng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台湾四县腔] ngi2 ngu2 [宝安腔] ng2 [梅县腔] 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2 ngu2 [客英字典] ng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台湾四县腔] ngi2 ngu2 [宝安腔] ng2 [梅县腔] 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吾 | 五乎 | 疑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ŋu | ngo/ngu |
详细解释
名词
鼬科部分种类动物的通称 ,躯体细瘦的各种鼬属(Mustela)是小型食肉动物,与水貂和鸡貂有亲缘关系,极活跃,勇猛且嗜血,以幼禽和幼兽,尤其是小鼠、家鼠和其他害兽为食,大多数有赤褐色的毛皮,躯体下半部呈白色或黄色
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赤,其气极臊臭。——《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weasel, mustela itatis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j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5 [客英字典] ju5 [宝安腔] ju5 jiu5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台湾四县腔] j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5 [客英字典] ju5 [宝安腔] ju5 jiu5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台湾四县腔] j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狖 | 余救 | 以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juh/jow | j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