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

dǐng dǐng [ ding ding]
注音 ㄉ一ㄥˇ ㄉ一ㄥˇ

词语释义

鼎鼎 dǐngdǐng

(1) 盛大

声名鼎鼎
great;be very important

词语解释

  1. 形体怠缓貌。

    《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葢犹犹尔。” 郑玄 注:“鼎鼎,谓大舒。” 孔颖达 疏:“若吉事鼎鼎尔,不自严敬,则如小人然,形体宽慢也。” 明 张煌言 《山中屡空泊如也偶读渊明飢驱句犹觉其未介遂作反乞食诗仍用其韵》:“奈何饕餮者,朶颐鼎鼎来。”

  2. 引申为蹉跎。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宋 陆游 《老身》诗:“百年殊鼎鼎,万事祇悠悠。”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 盛大。

    唐 元稹 《高荷》诗:“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 清 梁章鉅 《浪跡丛谈·金衙庄》:“相府潭潭兼旷奥,侯门鼎鼎半萧森。” 姚华 《曲海一勺》:“无赫赫之位,乏鼎鼎之声。”

引证解释

⒈ 形体怠缓貌。

《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葢犹犹尔。”
郑玄注:“鼎鼎,谓大舒。”
孔颖达疏:“若吉事鼎鼎尔,不自严敬,则如小人然,形体宽慢也。”
明张煌言《山中屡空泊如也偶读渊明飢驱句犹觉其未介遂作反乞食诗仍用其韵》:“奈何饕餮者,朶颐鼎鼎来。”

⒉ 引申为蹉跎。

晋陶潜《饮酒》诗之三:“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宋陆游《老身》诗:“百年殊鼎鼎,万事祇悠悠。”
康有为《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⒊ 盛大。

唐元稹《高荷》诗:“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
清梁章鉅《浪跡丛谈·金衙庄》:“相府潭潭兼旷奥,侯门鼎鼎半萧森。”
姚华《曲海一勺》:“无赫赫之位,乏鼎鼎之声。”

鼎鼎的国语词典

盛大的样子。

如:「他是医学界鼎鼎有名的外科医生。」

鼎鼎的网络释义

鼎鼎

  • 鼎鼎,指盛大;形体怠缓貌。语出《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葢犹犹尔。”
  • 鼎鼎的翻译

    英语: great, very important
    德语: prima (Adj)​, super (Adj)​
    法语: très important

    鼎鼎造句

    这位矮个的青年是个鼎鼎有名的作家。
    他的父亲在金融界里大名鼎鼎。
    我就是大名鼎鼎的浪子,很爱冲浪的孩子。
    不要用大名鼎鼎的权威来吓唬人,我只相信真理。
    虽然库珀先生是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但他待人却十分谦和。
    他是我们镇里大名鼎鼎的实业家。
    他在业界大名鼎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鲁迅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有谁不知呢?
    这位大名鼎鼎的演员现在深居简出了。
    对于大名鼎鼎的李自成的故事,我想没有多少人知道。
    大名鼎鼎的刘备也放下架子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今天去了大名鼎鼎的新天鹅堡。
    我认识了大名鼎鼎的女冒险家。
    这位大名鼎鼎的发言人曾到萨克拉门托州议会去过。
    她是传闻中大名鼎鼎的女演员。
    大名鼎鼎的曹操曹孟德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京城,口口声声说是来保护皇帝的,引得大家议论纷纷。
    王经理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你可别得罪他。
    李先生在画坛上大名鼎鼎,是位极为杰出的画家。
    走在最后的两个穿布衣长衫的老人,是鼎鼎有名的委员呢,报上常有他们的照片。
    经过多年的辛苦练习,他终于成为全国大名鼎鼎艺术家。

    汉字详情

    dǐng [ding]
    部首: 1201
    笔画: 12
    五笔: HND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VML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方言集汇

    ◎ 粤语:d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挺青開上聲開口四等tengx/tenktieŋ
    dǐng [ding]
    部首: 1201
    笔画: 12
    五笔: HND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VML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方言集汇

    ◎ 粤语:d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挺青開上聲開口四等tengx/tenkt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