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镬刀锯

dǐng huò dāo jù [ ding huo dao ju]
繁体 鼎鑊刀鋸
注音 ㄉ一ㄥˇ ㄏㄨㄛˋ ㄉㄠ ㄐ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成语用法

鼎镬刀锯作主语、宾语;指酷刑。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真知夫进退得丧死生祸福之不足以累吾心,则虽鼎鑊刀锯,视之如寝饭之安矣。”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虽赴鼎鑊刀锯,亦无恨矣!”
清谭嗣同《仁学》二:“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鑊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
亦省作“鼎锯”。 《明史·雒于仁传》:“若怀忠守义者,即鼎锯何避焉。”

鼎镬刀锯的国语词典

鼎镬,用来烹煮的器具。刀锯,用来砍伐的器具。鼎镬刀锯指残酷的刑罚。

鼎镬刀锯的网络释义

鼎镬刀锯

  • 鼎镬刀锯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dǐng huò dāo jù,意思是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汉字详情

    dǐng [ding]
    部首: 1201
    笔画: 12
    五笔: HND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VML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方言集汇

    ◎ 粤语:d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挺青開上聲開口四等tengx/tenktieŋ
    huò [huo]
    部首: 506
    笔画: 18
    五笔: QAWC
    五行:
    仓颉: OPTOE
    四角: 84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

    羊镬豕镬。——《仪礼·少牢礼》

    省牲镬。——《周礼·大宗伯》。注:“烹饪器也。”

    掌共鼎镬。——《周礼·亨人》。注:“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

    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淮南子·说山》。注:“无足曰镬。”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镬煮(放在镬里烹煮)

    (3) 指烹人的刑具

    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汉书·刑法志》

    (4) 又如:镬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镬中烹煮。亨即烹)

    (5) 锅子 。如:镬釜(大锅);镬灶(锅灶);镬子(锅子)

    英文翻译

    cauldron, large iron pot

    方言集汇

    ◎ 粤语:wok6
    ◎ 潮州话:汪8 [揭阳、潮阳]荣8 ,uag8(uâk) [揭阳、潮阳]uêg8(uêk)

    宋本广韵

    dāo [dao]
    部首: 207
    笔画: 2
    五笔: VNT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H
    四角: 1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

    knife; old coin;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勞平聲開口一等tautɑu
    jù,jū [ju,ju]
    部首: 506
    笔画: 13
    五笔: QNDG
    仓颉: OPSJR
    四角: 877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居声。本义:析解木石等的齿形工具)

    (2) 同本义

    锯,枪唐也。——《说文》

    锯者所以治木也。——《列女传·仁智》。据古史考曰,孟庄子作锯,又按鲁语,中刑用刀锯。

    门者皆无得挟斧斤凿锯椎。——《墨子·备城门》

    (3) 又如:手锯;电锯;拉锯;锯齿;锯梁(锯子当中支撑锯把的木梁)

    (4) 锯形物 。如:锯牙(锯状的兽牙)

    (5) 古刑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6) 又如:刀锯(刀和锯,古代的刑具)

    动词

    (1) 用锯子切割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鹤林玉露》

    (2) 又如:锯木料;锯匠(锯木的工匠);锯屑(锯木屑)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a saw; to saw; ampu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