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宋 秦观 《致政通议口号》:“马鹤英姿,鼎槐华胄。身见 六朝 之盛,位登两省之崇。” 宋 江汉 《喜迁莺》词:“绣衮香浓,鼎槐风细,荣耀满门朱紫。”参见“ 槐棘 ”、“ 槐鼎 ”。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参见“槐棘”、“槐鼎”。
引宋秦观《致政通议口号》:“马鹤英姿,鼎槐华胄。身见六朝之盛,位登两省之崇。”
宋江汉《喜迁莺》词:“绣衮香浓,鼎槐风细,荣耀满门朱紫。”
鼎槐的网络释义
鼎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頂 | 都挺 | 端 | 青開 | 上聲 | 迥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tengx/tenk | tie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鬼声。本义:木名。槐树)
(2) 同本义 。一种观赏乔木( Sophora japonica ),具暗绿色的复叶,圆锥花序上带有黄白色的花。如:毛叶槐;龙爪槐;槐序(夏季);槐黄期候(科举时代的秋试之时)
(3) 槐属植物的泛称 。如:白花灰毛槐;柔枝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ai2 [陆丰腔] fai3 [客英字典] fai2 [海陆丰腔] fai2 [梅县腔] fai2 [台湾四县腔] fai2 [东莞腔] fai2 [宝安腔] fai2
◎ 潮州话:hu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懷 | 戸乖 | 匣 | 皆合 | 平聲 | 佳 | 合口二等 | 皆 | 蟹 | ghruai/hoei | ɣwɐ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