黾塞

miǎn sāi [ mian sai]
繁体 黽塞
注音 ㄇ一ㄢˇ ㄙㄞ

词语释义

战国时的要塞。故址在河南信阳西。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地势险厄。

词语解释

  1. 战国 时的要塞。故址在 河南 信阳 西。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地势险厄。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 穰侯 方受命乎 秦王 ,填 黽塞 之内,而投己乎 黽塞 之外。”《史记·春申君列传》:“ 秦 踰 黽隘之塞 攻 楚 。” 张守节 正义:“ 黽隘之塞 在 申州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重险》:“ 黽阨塞 在 汝寧府 信阳州 东南九十里, 湖广 应山县 北六十五里,亦曰 冥阨 ,亦曰 黽塞 ,又谓之 平靖关 , 宋 时名为 行者坡 。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实为险阨。”

引证解释

⒈ 战国时的要塞。故址在河南信阳西。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地势险厄。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内,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史记·春申君列传》:“秦踰黽隘之塞攻楚。”
张守节正义:“黽隘之塞在申州。”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重险》:“黽阨塞在汝寧府信阳州东南九十里, 湖广应山县北六十五里,亦曰冥阨,亦曰黽塞,又谓之平靖关,宋时名为行者坡。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实为险阨。”

黾塞的网络释义

黾塞

  • 黾塞(miǎn sài),中国汉字。即“黾隘”“冥阨”古隘道名。
  • 汉字详情

    měng,mǐn,miǎn [min,mian,meng]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JNB
    仓颉: RLWU
    四角: 607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蛙形。本义:蛙的一种) 同本义

    湿地饶蛙黾。——张祜《发蜀客》

    (2) 又如:黾窟(蛙洞);黾媒(捕蛙的诱饵);黾蜮(蛙类)

    (3) 另见 mǐn

    英文翻译

    to strive; to endeavor

    方言集汇

    ◎ 粤语:man5

    宋本广韵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PFJF

    英文翻译

    stop up, block. seal, c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