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华帐。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芳香芬烈,黼帐高张。有女独处,婉然在牀。”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楼人胜应制》诗:“千官黼帐怀前寿,百福香匳胜里人。”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诗之一:“黼帐行开稍麦宴,鑾舆高出晾鹰臺。”
引证解释
⒈ 犹华帐。
引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芳香芬烈,黼帐高张。有女独处,婉然在牀。”
唐沉佺期《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楼人胜应制》诗:“千官黼帐怀前寿,百福香匳胜里人。”
清曹寅《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诗之一:“黼帐行开稍麦宴,鑾舆高出晾鹰臺。”
黼帐的国语词典
加刺绣的帐子。
黼帐的网络释义
黼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黹(
),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 同本义黼,白与黑相次文。——《说文》
玄衮及黼。——《诗·小雅·采菽》
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考工记·画缋之事》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书·益稷》
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周礼·天官·典丝》
(2) 又
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汉书·贾谊传》
黼衣黻裳不茹荤。——《荀子·哀公》
(3) 又如:黼依(绣有斧文的屏风。设于朝廷天子的座后);黼帷(绣有斧形花纹的帷账。古时天子所用);黼绣(绣有斧纹的衣服)。比喻辞藻华丽。如:黼黻(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也泛指花纹和有文采);黼藻(指华丽的辞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3 [客英字典] pu3 [客语拼音字汇] fu1 pu3 [梅县腔] pu3 [台湾四县腔] p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甫 | 方矩 | 幫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yox/piuu | p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2)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帐,帱也。——《说文》
帱谓之帐。——《尔雅》
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何承天纂要》
项羽晨朝上将军 宋义,即其帐中斩 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3) 又如:帷帐(帷是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帐是有顶的篷帐);帐具(陈列帷帐入筵。指备膳、帷帐和膳具);帐门(篷帐的出入口);帐下(营帐中;将帅的部下);帐内(军幕中的将佐);帐天(布篷);帐落(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殿(作为行宫的帐幕);帐幄(帐御。帷帐衣服等);帐饮(在郊野张设篷帐,宴饮送别);帐饯(设帐置酒饯行)
(4) 蚊帐,床帐
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释名》
偷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淮南子》
(5) 又如:帐檐(帐荫子。帐子前幅上端下垂如檐,用作装饰的横幅);帐钩(床帐的金属框架)
(6) 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 。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
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