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拍手,鼓掌。表示欢乐或愤激。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操 大拊掌笑,会者皆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唐 柳宗元 《答贡士沉起书》:“覩足下《咏怀》五篇,僕乃拊掌愜心,吟玩为娱。”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有大医王拊掌笑,谢遣众王病随愈。” 清 钮琇 《觚賸·半仙》:“众为拊掌久之。”
引证解释
⒈ 拍手,鼓掌。表示欢乐或愤激。
引《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唐柳宗元《答贡士沉起书》:“覩足下《咏怀》五篇,僕乃拊掌愜心,吟玩为娱。”
宋苏轼《石恪画维摩颂》:“有大医王拊掌笑,谢遣众王病随愈。”
清钮琇《觚賸·半仙》:“众为拊掌久之。”
拊掌的国语词典
拍手。
拊掌的网络释义
拊掌
拊掌的翻译
拊掌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付声。本义:抚摸)
(2) 同本义
拊,揗也。——《说文》。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
主拊其背曰:“行矣!”——《汉书·外戚传上》
(3) 又如:拊扪(抚摸);抚式(用手按车板)
(4) 拊掌:拍手。表示惊讶,恼怒或欢喜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拊手(拍手;鼓掌);拊心(抚胸;拍胸);拊髀(拍大腿);拊床(拍床);拊背(轻拍肩背);拊嗟(拍手嗟叹);拊噪(拍手欢呼);拊翼(拍打翅膀)
(6) 通“抚”
(7) 体恤抚慰
王巡三军,拊而勉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勉慰痍伤,拊巡饥渴。——颜延之《阳给事诔》
(8) 又如:拊爱(爱抚);拊绥(安抚);抚揖(抚慰揖安);拊恤(抚恤);拊循(安抚,抚慰);拊视(抚爱照顾);拊劳(慰劳)
(9) 抚摸
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无白也。——《公孙龙子·坚白论》
(10) 击 。如:拊楗(击断门户的插闩;指入内偷盗);拊搏(敲击乐器);拊鼓(击鼓);拊节(击节);拊膺(捶胸);拊缶(击缶)
(11) 抚养 。如:拊育(抚育);拊养(抚养);拊伛(抚养怜爱)
(12) 弹奏 。如:拊弦(弹琴);拊乐(奏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5 fu1 [海陆丰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撫 | 芳武 | 滂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hyox/phiuu | pʰ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2)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3) 脚的底部 。如:脚掌
(4)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5) 脚 。如:鸭掌
(6) 掌状物 。如:仙人掌
(7)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如:这匹马该钉掌了
(8)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如:鞋掌
(9) 姓
动词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2) 又如:掌嘴
(3)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5)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6)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7)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3 [宝安腔] zong3 [客英字典] zhong3 [台湾四县腔] zong3 [梅县腔] zhong3 [沙头角腔] zong3 [陆丰腔] zhong3 [海陆丰腔] zhong3 [东莞腔] cong3 c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掌 | 諸兩 | 章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cjangx/tjank | tɕĭ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