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黕

àn dǎn [ an dan]
注音 ㄢˋ ㄉㄢˇ

词语释义

晦涩﹐不鲜明。 昏暗不明。 混而统之,不分明。

词语解释

  1. 晦涩,不鲜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闇。”

  2. 昏暗不明。

    明 刘基 《泾县东宋二编修长歌》:“阴气黯黕天地闭,仰面不见扶桑鸦。” 清 黄景仁 《蒋二良卿斋头掘地得桐棺丈馀发之乃古宫嫔妆颜色尚如生也作诗记之且调良卿》:“玉颜黯黕闭苍苔,鈿合珠襦冷刼灰。”

  3. 混而统之,不分明。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夫瘢夷者恶燧镜,傴曲者恶綆绳,将奄其咎,必憎其表,事之理矣。卒使一家之史,捇焉以斩,遗美往恶,黯黕而同尽,亦无筭也哉!”

引证解释

⒈ 晦涩,不鲜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闇。”

⒉ 昏暗不明。

明刘基《泾县东宋二编修长歌》:“阴气黯黕天地闭,仰面不见扶桑鸦。”
清黄景仁《蒋二良卿斋头掘地得桐棺丈馀发之乃古宫嫔妆颜色尚如生也作诗记之且调良卿》:“玉颜黯黕闭苍苔,鈿合珠襦冷刼灰。”

⒊ 混而统之,不分明。

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夫瘢夷者恶燧镜,傴曲者恶綆绳,将奄其咎,必憎其表,事之理矣。卒使一家之史,捇焉以斩,遗美往恶,黯黕而同尽,亦无筭也哉!”

黯黕的网络释义

黯黕

  • 黯黕是汉语词语,是指昏暗不明。
  • 汉字详情

    àn [an]
    部首: 1202
    笔画: 21
    五笔: LFOJ
    五行:
    仓颉: WFYTA
    四角: 6036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音声。本义:深黑色)

    (2) 同本义

    黯,深黑色也。——《说文》

    黯,黑也。——《广雅》

    黯然而黑。——《史记·孔子世家》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黯然(黑暗的样子)。泛指黑色

    (4) 昏暗,暗淡无光

    使史黯往观焉。——《淮南子·主术》

    后面也照见了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鲁迅《药》

    (5) 又如:黯淡(昏暗不光明的样子)

    (6) 心神沮丧的样子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江文通集》

    (7) 又如:黯然欲绝(形容极其伤感的情状)

    英文翻译

    dark, black; sullen, dreary

    方言集汇

    ◎ 粤语:am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4 [陆丰腔] am5 [梅县腔]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宝安腔] 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六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dǎn [dan]
    部首: 1202
    笔画: 16
    五笔: LFOQ
    仓颉: WFLBU
    四角: 64312

    详细解释

    副词

    (1) 坦然;实在

    黕其然乎。——《诗·小雅·常棣》

    (2) 又如:黕时(诚善,确实好;正好遇上恰当的时候)

    名词

    (1) 污垢

    黕,滓垢也。从黑,冘声。——《说文》

    或黕点而污之。——《楚辞·九辨》

    玄云黕其四黑。——曹丕《愁霖赋》

    (2) 又如:黕点(污点)

    形容词

    黑的

    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潘岳《藉田赋》

    英文翻译

    red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2 d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感上聲開口一等tɒmtomx/t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