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成语辨析
黯然失色和“相形见绌”;都可表示“相比之下;显得不够”的意思;常可通用。不同在于:黯然失色的语义重;是形象的比喻;“相形见绌”语义较轻;是直接陈述性的。黯然失色可用于强调“失去颜色;暗淡无光”;“相形见绌”一般不能。
成语用法
黯然失色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两者比较,差的更差。
引证解释
⒈ 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引清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坛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那幅著名的《最后的晚餐》,就是这些画里面的一幅,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黯然失色的国语词典
黯淡而失去光彩。如:「和才气纵横的巨构相比,他这一系列工整之作,顿时黯然失色不少。」也作「黯然无色」。
黯然失色的网络释义
黯然失色
黯然失色的翻译
黯然失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音声。本义:深黑色)
(2) 同本义
黯,深黑色也。——《说文》
黯,黑也。——《广雅》
黯然而黑。——《史记·孔子世家》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黯然(黑暗的样子)。泛指黑色
(4) 昏暗,暗淡无光
使史黯往观焉。——《淮南子·主术》
后面也照见了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鲁迅《药》
(5) 又如:黯淡(昏暗不光明的样子)
(6) 心神沮丧的样子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江文通集》
(7) 又如:黯然欲绝(形容极其伤感的情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4 [陆丰腔] am5 [梅县腔]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宝安腔] 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方言集汇◎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名词 (1) 过错,错误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英文翻译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方言集汇◎ 粤语:sat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五質
详细解释sè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