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武

dú wǔ [ du wu]
繁体 黷武
注音 ㄉㄨˊ ㄨˇ

词语释义

黩武 dúwǔ

(1) 滥用武力;好战

穷兵黩武
bellicose;militaristic;warlike

词语解释

  1. 滥用武力;好战。

    《后汉书·刘虞传》:“ 瓚 既累为 绍 所败,而犹攻之不已, 虞 患其黷武,且虑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 唐 元稹 《四皓庙》诗:“ 秦政 虐天下,黷武穷民生。”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 中国 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引证解释

⒈ 滥用武力;好战。

《后汉书·刘虞传》:“瓚既累为绍所败,而犹攻之不已, 虞患其黷武,且虑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
唐元稹《四皓庙》诗:“秦政虐天下,黷武穷民生。”
老舍《四世同堂》三六:“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黩武的国语词典

用兵无度,滥行攻伐。

黩武的网络释义

黩武

  • 黩武,汉语词汇。
  • 拼音:dú wǔ
  • 释义:滥用武力;好战。
  • 《三国志·蜀书·张翼传》:“[姜]维议复出军,唯翼庭争,以为国小不宜黩武。”又《吴书·陆抗传》:“穷兵黩武,动费万计。”
  • 黩武造句

    德国法西斯穷兵黩武,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是只有在俄罗斯更加穷兵黩武的条件下,这才会发生。
    暴虐控制,重于经济繁荣,甚至重于穷兵黩武。
    诸葛亮虽然通晓兵法,却非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
    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虚张声势,也不是穷兵黩武。
    汉文帝的仁德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施行霸道,穷兵黩武,奴役边陲的少数民族。
    军国主义造成穷兵黩武。
    盖尔人是一个穷兵黩武,专横暴戾的贵族阶层。
    历史上穷兵黩武者大都难逃后人唾骂。
    大多数人视希特勒为一穷兵黩武的混世魔王。
    帝国主义者穷兵黩武,肆意侵略弱小国家。
    歷史上多少穷兵黩武的帝王,最后都遭到推翻,下场妻惨。
    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穷兵黩武,肆意侵略弱小国家。
    军阀以穷兵黩武为能事,置天下苍生于不顾,令人切齿痛恨。
    隋炀帝在世之时,滥杀朝臣,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劳民伤财,多次巡幸江南,国库空虚,致使国内兵民之变蜂起,最终被禁卫军勒死于江都。
    正是在这种认识下,边塞诗中出现了反对穷兵黩武的呼声。
    中国不愿意使喜怒无常的金正日更加穷兵黩武。
    秦朝穷兵黩武,始皇帝一心只图享乐,妄求仙药,秦国何能久存?
    沁灵星球,战火肆虐;天崇大陆,英雄四起;神源帝国,穷兵黩武;博怀帝国,兵连祸结;魔族部落,坚壁清野;龙族部落,偃革倒戈;噬霸洋外,破斧缺斨。

    汉字详情

    [du]
    部首: 1202
    笔画: 20
    五笔: LFOD
    五行:
    仓颉: WFJNK
    四角: 643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卖声。本义:污浊)

    (2) 同本义

    黩,握持垢也。——《说文》。段玉裁注:“垢非可握持之物,而入于握持,是辱也。”

    黩,污也。——《汉书·谷永传》注

    亟则黩。——《公羊传·桓公八年》

    (3) 又如:黩昏(污浊昏乱)

    (4) 轻慢不敬

    敬而不黩。——《汉书·郊祀志》

    黩,狎也。——《广雅·释言》

    (5) 又如:黩慢(轻浮而不庄重);黩贱(轻视);黩近(亲近,狎近)

    (6) 引申为黑色的

    林木为之润黩。——《文选·左思·吴都赋》。李善注:“黩,黑茂貌。”

    动词

    (1) 污辱 。如:黩敬(亵黩同类);黩穹(亵渎上天);黩冒(渎犯)

    (2) 贪,求 。如:黩货病民(贪财害民);黩财(贪求财货)

    (3) 滥用 。如:穷兵黩武;黩祭(滥施祭祀);黩伦(乱伦);黩征(滥于征伐);黩刑(滥施刑罚);黩札(滥写文章)

    副词

    频繁,多次 。如:黩烦(屡屡烦扰)

    英文翻译

    to dishonor, defile, corrupt; soiled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