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革

chù gé [ chu ge]
注音 ㄔㄨˋ ㄍㄜˊ

词语释义

罢免;革除。

词语解释

  1. 罢免;革除。

    《明律·名例·无官犯罪》:“为事黜革,笞杖以上皆勿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亲骨肉》:“乙亥秋, 仪王 奉祭 裕陵 ,私回京邸,有司议以黜革,上惟罚鍰示惩而已。” 徐珂 《清稗类钞·狱讼·顺治辛丑奏销案》:“ 苏 、 松 、 常 、 镇 四属官绅士子,黜革至万数千人。”

引证解释

⒈ 罢免;革除。

《明律·名例·无官犯罪》:“为事黜革,笞杖以上皆勿论。”
清昭槤《啸亭杂录·亲骨肉》:“乙亥秋, 仪王奉祭裕陵,私回京邸,有司议以黜革,上惟罚鍰示惩而已。”
徐珂《清稗类钞·狱讼·顺治辛丑奏销案》:“苏、松、常、镇四属官绅士子,黜革至万数千人。”

黜革的网络释义

黜革

  • 黜革,意思是罢免;革除。出处为《明律·名例·无官犯罪》。
  • 汉字详情

    chù [chu]
    部首: 1202
    笔画: 17
    五笔: LFOM
    五行:
    仓颉: WFUU
    四角: 623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2) 降职或罢免

    黜,贬下也。——《说文》

    黜,贬也,下也。——《玉篇》

    黜陟幽明。——《虞书》。传:“退其幽者。”

    何以黜朱于朝。——《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咸黜不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高适《书博鸡者事》

    理乱不知,黜涉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 又如:罢黜百家;黜落(罢免,除名);黜升(官吏的罢免与升迁);黜放(革职放逐)

    (4) 废除;取消

    汤既黜 夏命。——《书·汤诰序》

    爱季佗而黜 仆。——《左传·文公十八年》

    王黜翟后。——《国语·周语》

    君将黜嗜欲。——《庄子·徐无鬼》

    (5) 又如:黜华(摈除文饰,不事虚华)

    英文翻译

    dismiss; demote, downg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zeot1 zy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zod5 [梅县腔] zhot7 [台湾四县腔] tut7 [宝安腔] cut7 t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律入聲合口三等thryt/thvitţʰĭuĕt
    gé,jí [ge,ji]
    部首: 901
    笔画: 9
    五笔: AFJ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LJ
    四角: 445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动词

    (1) 变革,更改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形容词

    (1) 通“亟”。 危急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英文翻译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gaap3 g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et7 giet7 [宝安腔] gak7 [沙头角腔] gap7 [陆丰腔] get7 [东莞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et7 giet7 [客英字典] gak7 get7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梅县腔] g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核麥開入聲開口二等kækkrek/ka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