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混淆

hēi bái hùn xiáo [ hei bai hun xiao]
注音 ㄏㄟ ㄅㄞˊ ㄏㄨㄣˋ ㄒ一ㄠ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成语用法

黑白混淆作谓语、宾语;指故意制造混乱。

引证解释

⒈ 指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黑白混淆的国语词典

黑或白都分不清楚。比喻是非颠倒、好坏不分。

黑白混淆的网络释义

黑白混淆

  • 黑白混淆是一个词语,拼音hēi bái hùn xiáo,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黑白混淆造句

    他总是黑白混淆,颠倒是非。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
    于是美丑不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忠奸模糊,似乎成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这块玉石呈现黑白混淆之色,仿佛脊骨所铸一般,每个细节精妙绝伦,轻轻一摸,光滑无比,感觉不到一丝粗糙。
    生死本就一线,纵然世事颠倒,黑白混淆,也脱离不了这命悬一线的定位。
    何为棋盘,何为棋子,谁是下旗人,谁执黑,谁执白,黑白混淆,是非难辨。
    学霸高中生许宸在纷繁乱杂,黑白混淆的末日世界,该如何与他的“不同寻常”。
    我们绝不能黑白混淆。
    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偷天换日的卑劣伎俩来黑白混淆,蒙蔽群众。
    你要小心,这个人一向颠倒是非,黑白混淆。
    周素子在那人妖颠倒、黑白混淆、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的时代,以“待罪”之身,彰显了人生的美丽和尊严。

    汉字详情

    hēi [hei]
    部首: 1202
    笔画: 12
    五笔: LFO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GF
    四角: 60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2) 同本义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坤为黑。——《易·说卦》

    黑气乃辱。——《素问·气交变大论》

    郑公孙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传·昭公元报》

    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3) 又如:黑气(黑色的水气);黑章(黑色的花纹);黑麻(黑色的胡麻);黑眸(黑色的眸子);黑斑(黑色的斑点);黑参参(黑乎乎)

    (4) 昏暗无光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月黑见渔灯。——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诗

    (5) 又如:黑处(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黑狱(暗无日光的牢房);黑天黑地(天地一片漆黑);黑塔窟(昏暗的样子)

    (6) 狠毒;象征反动,坏 。如:黑店;黑色恐怖(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

    (7) 秘密,非法 。如:黑档子(以非法项目贪污米粮);黑楼子(暗娼户);黑经(暗中使歪点子);黑腥事(暗中干的凶残事)

    (8) 突然而猛烈的 。如:黑风(暴风);黑浪(恶浪;巨浪;暴风浪)

    (9) 比喻倒霉,不走运 。如:黑路上(运气不好;倒霉)

    名词

    (1) 黑色物质、物体

    (2) 含有碳元素而且通常是主要成分的各种物质。如:炭黑;灯黑;黑星星(灰尘)

    (3) 黑染料。如:酸性黑;直接黑;媒染黑

    (4) 黑子,两人棋类游戏(如围棋)中黑色的棋子。如:执黑;黑白双丸(围棋子)

    (5) 夜晚 。如:黑家白日(每日每夜;日日夜夜);黑赶(半夜起事;闹腾);黑个(方言。夜晚);黑车(夜行不点灯的车)

    (6) 黑色黍米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襡、白、黑、形盐。——《左传》

    (7) 黑色的猪羊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毛传:“骍,牛也。黑,羊豕也。”

    (8) 黑龙江省的简称

    动词

    (1) 把  放在隐蔽处,把…藏起来 。如:他把钱都黑起来了

    (2) 说…的坏话,诽谤 。 如: 黑了良心

    英文翻译

    black; dark; evil, s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7 [客英字典] het7 [沙头角腔] het7 hek7 [客语拼音字汇] hed5 [东莞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et7 [梅县腔] het8 [陆丰腔] het7 [宝安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呼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hok/xok
    bái [bai]
    部首: 501
    笔画: 5
    五笔: RRR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傍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bʰɐkbrak/beak
    hùn,hún [hun]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JXX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APP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hún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昆声。本义:水势盛大)

    (2) 同本义

    混,丰流也。——《说文》

    汩乎混流。——司马相如《子虚赋》

    或混沦乎泥沙。——郭璞《江赋》

    (3) 又如:混沦(水旋转的样子);混澒(水流漫涌回旋的样子);混瀁(水大无边的样子)

    (4) 浑浊,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

    时混混兮浇饡。——《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注:“混混,浊也。”

    玄混之中。——《文选·班固·典引》

    (5) 又如:混混(浑浊);混秽(使混浊污秽);混浑(浑浊不清)

    (6) 糊涂 。如:混混沌沌(迷糊不清醒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混混(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7) 胡乱 。如:混说八道(胡说八道);混说(胡说)

    副词

    (1) 全部。同“浑”

    辑政蹈故,混不加修。——明· 方孝孺《张彦辉文集序》

    (2) 整个。同“浑”

    (3) 另见 hùn

    hùn

    动词

    (1) 混同,混合搀杂

    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国语·周语下》

    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管子·侈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

    天下混而为一。——《淮南子·览冥》

    六合既混。——《太玄·玄图》

    混逐蔓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混融(混和。混和融合);混淆(混杂);混挠(混杂;搅乱);混缠(搅在一起;纠缠);混羼(混杂;搀杂)

    (3) 用武力统一 。如:混并(合并;统一);混齐(统一;混同)

    (4) 闹;搅乱 。如:混渎(胡乱纠缠);混践(打扰;糟踏);混扰(随意打扰);混搅(胡闹)

    (5) 苟且度日;苟且谋取 。如:混穷(苟且度过穷困的日子);混营子(为谋生而当兵)

    (6) 欺骗,企图蒙混过关 。如:混赖(用蒙骗的手段占为己有;蒙混抵赖);混冒(蒙混冒充)

    (7) 冒充 。如:鱼目混珠;混他的招牌

    (8) 埋伏,躲藏 。如:混在其中的叛徒

    (9) 另见 hún

    英文翻译

    to mix, blend, mingle; to bumble along

    方言集汇

    ◎ 粤语:w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5 fun3 gun3 [东莞腔] kun2 [台湾四县腔] fun5 fun3 gun3 [梅县腔] fun3 [陆丰腔] fun3 [客语拼音字汇] fun4 kun1 [宝安腔] kun3 [客英字典] fun3 gw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本上聲合口一等ɣuənghuonx/huoon
    xiáo [xiao]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QDE
    五行:
    仓颉: EKK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肴( yáo)声。本义:错杂;混杂)

    (2) 同本义

    淆,乱也,杂也。——《字汇》

    (3) 又如:淆舛(混杂错乱);淆紊(混杂纷乱);淆讹(搅乱,弄错)

    (4) 彻底地搀和;搅合

    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后汉书》

    英文翻译

    confused, in disarray, mixed up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u4
    ◎ 客家话:[梅县腔] ngau2 [海陆丰腔] ngau2 [东莞腔] ngau2 [台湾四县腔] ngau2 [宝安腔] ngau2 [陆丰腔] ngau3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ngau2 [客英字典] ngau2
    ◎ 潮州话:ng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茅平聲開口二等ghrau/heauɣ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