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

hēi cháo [ hei chao]
注音 ㄏㄟ ㄔㄠˊ

词语释义

反动潮流。

恶劣不祥的心潮。

词语解释

  1. 反动潮流。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不幸黑潮起, 皖 变突然来。” 从维熙 《洁白的睡莲花·第七个是哑巴》:“当夺权的黑潮淹没 中国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的时候,他顺水撑船,一夜之间就贴出老政委四十七张大字报。”

  2. 恶劣不祥的心潮。

    茅盾 《子夜》十九:“大时钟镗镗地响了九下。这清越而缓慢金属丝颤动的声音送到了隔房床上 吴荪甫 的耳朵里了。他闭着的眼皮好像轻轻一跳,然而梦的黑潮还是重压在他的神经上。”

引证解释

⒈ 反动潮流。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不幸黑潮起, 皖变突然来。”
从维熙《洁白的睡莲花·第七个是哑巴》:“当夺权的黑潮淹没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的时候,他顺水撑船,一夜之间就贴出老政委四十七张大字报。”

⒉ 恶劣不祥的心潮。

茅盾《子夜》十九:“大时钟镗镗地响了九下。这清越而缓慢金属丝颤动的声音送到了隔房床上吴荪甫的耳朵里了。他闭着的眼皮好像轻轻一跳,然而梦的黑潮还是重压在他的神经上。”

黑潮的国语词典

一种暖性洋流。源于台湾外海,终年以顺时钟方向,沿台湾东岸及东海大陆斜坡,向琉球、日本和阿拉斯加方向流动。宽约十海里,深达六千呎,颜色浓黑。由日本人首先发现。

黑潮的翻译

英语: Kuroshio current
德语: Kuroshio (/Schwarze Strömung/, Meeresströmung im Pazifik)​ (S, Geo)​
法语: Kuroshio

黑潮造句

模拟结果表明黑潮在东海陆架有大规模的入侵,其在沿东海陆坡流动途中沿着冲绳岛与外海不断的进行水体交换。
乘着黑潮,在立雾溪出海口甲板上回头一瞥,那蓝色的太平洋海水与清水断崖相遇,让人心醉。
冬季期间,黑潮海流把高咸度的温暖海水由太平洋经吕宋海峡带入本港。
我们的海岸遭到了另一股黑潮的袭击。
黑潮分支大约是该涡旋的主要动力因子。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有生命比阳光还亮,比白雪,清洁,比风雷勇敢。这一切,北极星是这一切的见证,无论从哪一个方向观察,凛凛巍峨,喜悦,坚强。
中国近海不仅陆架宽广,河口、海岸地形复杂,而且处于大洋西边界流西侧,著名的黑潮横贯黄东海区域。
左右达到最高点,可能与黑潮深层水影响的加剧相关。
黑潮神色忧虑地望着云雾迷蒙的天空,长长地吸了口气。
这是它们的路线:我们在东京附近做了标记,一个月之后,翻车鱼似乎进入了日本附近的黑潮流域,在那里觅食。
另外,闽南地区后汛期降水量与同期西海区和黑潮海区的海温成正相关关系。
所以有史学家分析,大军当时西归无望,很可能伐涕竹作舟出海,故有部分涕竹舟被黑潮或季风送至中美州之传闻。
灵族村落一夜之间近乎全灭,死里逃生的灵族长老意外的冲入了黑潮,将全部希望寄付到一个破蛋而出带有一身邪恶之气的男孩身上并将自身所有灵力封印其体内。

汉字详情

hēi [hei]
部首: 1202
笔画: 12
五笔: LFO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GF
四角: 60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2) 同本义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坤为黑。——《易·说卦》

黑气乃辱。——《素问·气交变大论》

郑公孙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传·昭公元报》

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3) 又如:黑气(黑色的水气);黑章(黑色的花纹);黑麻(黑色的胡麻);黑眸(黑色的眸子);黑斑(黑色的斑点);黑参参(黑乎乎)

(4) 昏暗无光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月黑见渔灯。——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诗

(5) 又如:黑处(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黑狱(暗无日光的牢房);黑天黑地(天地一片漆黑);黑塔窟(昏暗的样子)

(6) 狠毒;象征反动,坏 。如:黑店;黑色恐怖(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

(7) 秘密,非法 。如:黑档子(以非法项目贪污米粮);黑楼子(暗娼户);黑经(暗中使歪点子);黑腥事(暗中干的凶残事)

(8) 突然而猛烈的 。如:黑风(暴风);黑浪(恶浪;巨浪;暴风浪)

(9) 比喻倒霉,不走运 。如:黑路上(运气不好;倒霉)

名词

(1) 黑色物质、物体

(2) 含有碳元素而且通常是主要成分的各种物质。如:炭黑;灯黑;黑星星(灰尘)

(3) 黑染料。如:酸性黑;直接黑;媒染黑

(4) 黑子,两人棋类游戏(如围棋)中黑色的棋子。如:执黑;黑白双丸(围棋子)

(5) 夜晚 。如:黑家白日(每日每夜;日日夜夜);黑赶(半夜起事;闹腾);黑个(方言。夜晚);黑车(夜行不点灯的车)

(6) 黑色黍米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襡、白、黑、形盐。——《左传》

(7) 黑色的猪羊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毛传:“骍,牛也。黑,羊豕也。”

(8) 黑龙江省的简称

动词

(1) 把  放在隐蔽处,把…藏起来 。如:他把钱都黑起来了

(2) 说…的坏话,诽谤 。 如: 黑了良心

英文翻译

black; dark; evil, s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7 [客英字典] het7 [沙头角腔] het7 hek7 [客语拼音字汇] hed5 [东莞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et7 [梅县腔] het8 [陆丰腔] het7 [宝安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呼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hok/xok
cháo [chao]
部首: 331
笔画: 15
五笔: IFJ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JJB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2) 同本义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如:风潮;工潮;学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如:寒潮;热潮

(6) 微湿,潮气 。如:防潮;回潮;潮润;火柴受潮了

动词

两颊透出 。如:潮面(涌上面部);潮红

形容词

(1) 〈方〉∶成色不足、质量低劣 。如:潮银(回过炉或成色不好的银子);潮金

(2) 技术不高的 。如:手艺潮

英文翻译

tide; moist, wet, damp; 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ci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u2 [梅县腔] chau2 [陆丰腔] chau3 [宝安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e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客英字典] chau2 ch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