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唐卡
词语释义
以黑色为基底,用纯金色勾勒,点缀少量色彩或象征性的晕染出人物和景物的主要结构及明暗,意趣神秘而深沉,这就是藏传佛教艺术中与彩绘唐卡一脉相承,而又自成一体的绘画形式——黑唐卡,藏语称“那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2) 同本义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坤为黑。——《易·说卦》
黑气乃辱。——《素问·气交变大论》
郑公孙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传·昭公元报》
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3) 又如:黑气(黑色的水气);黑章(黑色的花纹);黑麻(黑色的胡麻);黑眸(黑色的眸子);黑斑(黑色的斑点);黑参参(黑乎乎)
(4) 昏暗无光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月黑见渔灯。——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诗
(5) 又如:黑处(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黑狱(暗无日光的牢房);黑天黑地(天地一片漆黑);黑塔窟(昏暗的样子)
(6) 狠毒;象征反动,坏 。如:黑店;黑色恐怖(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
(7) 秘密,非法 。如:黑档子(以非法项目贪污米粮);黑楼子(暗娼户);黑经(暗中使歪点子);黑腥事(暗中干的凶残事)
(8) 突然而猛烈的 。如:黑风(暴风);黑浪(恶浪;巨浪;暴风浪)
(9) 比喻倒霉,不走运 。如:黑路上(运气不好;倒霉)
名词
(1) 黑色物质、物体
(2) 含有碳元素而且通常是主要成分的各种物质。如:炭黑;灯黑;黑星星(灰尘)
(3) 黑染料。如:酸性黑;直接黑;媒染黑
(4) 黑子,两人棋类游戏(如围棋)中黑色的棋子。如:执黑;黑白双丸(围棋子)
(5) 夜晚 。如:黑家白日(每日每夜;日日夜夜);黑赶(半夜起事;闹腾);黑个(方言。夜晚);黑车(夜行不点灯的车)
(6) 黑色黍米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襡、白、黑、形盐。——《左传》
(7) 黑色的猪羊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毛传:“骍,牛也。黑,羊豕也。”
(8) 黑龙江省的简称
动词
(1) 把 放在隐蔽处,把…藏起来 。如:他把钱都黑起来了
(2) 说…的坏话,诽谤 。 如: 黑了良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7 [客英字典] het7 [沙头角腔] het7 hek7 [客语拼音字汇] hed5 [东莞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et7 [梅县腔] het8 [陆丰腔] het7 [宝安腔] h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黑 | 呼北 | 曉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hok/xo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2) 〈方〉∶同本义
唐,大言也。——《说文》
荒唐之言。——《庄子·天下》
唐之为言荡荡也。——王充《论衡》
(3) 广大
平原唐其坛曼兮。——扬雄《甘泉赋》
(4) 又如:唐唐(广大;浩荡);唐皇(气势宏伟盛大)
(5) 在温室中生长的,人工培育的 。如:唐花;唐窖
(6) 空;徒然 。如:唐捐(虚耗;废弃;落空);唐劳(白白地劳动);唐丧(徒劳)
名词
(1) 朝代名。唐朝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刻唐贤今人诗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
登泰山记》
备于唐。—— 蔡元培《图画》
(2) 公元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 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如:唐巾(唐代皇帝所戴的一种便帽,后土人亦常戴此种帽子);唐体(唐诗的体式风格);唐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唐明皇(即唐玄宗);唐帽(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用);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唐家(唐朝)
(3) 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
唐虞之世。——清· 黄宗羲《原君》
(4) 又如:唐年(唐尧时代。借称太平盛世);唐风(唐尧的遗风);唐许(唐尧许由的并称);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号陶唐氏)
(5) 五代之一。公元 923年,李存勖继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也简称唐,历四帝,十三年, 936年禅位后晋
(6)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937年李升于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共历三帝,三十九年。 975年,为宋所灭
(7) 古国名
(8) 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9) 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县镇,公元前505年为楚所灭
(10) 中国 。唐盛时,声誉播及边疆与海外,故后世少数民族地区沿称中原为唐,国外则径称中国为唐。如:唐人(中国人;唐代人);唐人街(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域称为“唐人街”)
(11) 古代庙堂前或宗庙内的大路
庙中路谓之唐。——《尔雅·释宫》
中唐有甓。——《诗·陈风·防有鹊巢》
(12) 场地,园地 。如:唐园;唐圃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宝安腔] tong2
◎ 潮州话:tang5(thâng5) <姓>deng5(t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唐 | 徒郎 | 定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dang | dʰɑŋ |
详细解释
kǎ
名词
(1) 适用于写或印刷的小纸片 。如:通行卡;记分卡
(2) 卡路里的简称
(3) 卡车的省称 。如:十轮卡
(4) 译音用字。如:卡宾枪;卡介苗;卡车;卡片;卡通
象词
(1) 象声词 。如:机器卡卡响
(2) 另见
qiǎ
名词
设在边境或道路上的检查车辆和旅行者的检查站;边境收关税的岗哨 。如:关卡;卡房(在交通要道或险隘路口设置的检查所);卡口(有防守和检查设施的出入口);卡伦(卡路。清代在东北、西北等边疆设的关卡);卡座(清代设在边防要地的岗哨)
动词
(1) 夹住或被夹住,不能活动 。如: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卡鐄(刀剑的鞘口都有鐄,刀剑入鞘,就在护手处卡住)
(2) 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 。如:卡脖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a2 ka3 ka5 cap8 [台湾四县腔] ka2 ka3 ka5 cap8 [梅县腔] ka2 [宝安腔] ka5 ka1 [客英字典] ka2 cap7 [客语拼音字汇] ka1 ka2 [陆丰腔] ka6
◎ 潮州话:zah8 (tsâh) ka2 (kh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