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不楞敦

hēi bù léng dūn [ hei bu leng dun]
注音 ㄏㄟ ㄅㄨˋ ㄌㄥˊ ㄉㄨㄣ

词语释义

方言。形容黑而粗壮。

词语解释

  1. 方言。形容黑而粗壮。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在她们中间,有的想着这个敢挥剑杀人的女豪杰必定是一个膀宽腰圆,黑不楞敦的母夜叉。”

引证解释

⒈ 方言。形容黑而粗壮。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在她们中间,有的想着这个敢挥剑杀人的女豪杰必定是一个膀宽腰圆,黑不楞敦的母夜叉。”

黑不楞敦的网络释义

黑不楞敦

  • 黑不楞敦,读音hēi bù léng dūn,汉语词语,方言,形容黑而粗壮。
  • 汉字详情

    hēi [hei]
    部首: 1202
    笔画: 12
    五笔: LFO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GF
    四角: 60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2) 同本义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坤为黑。——《易·说卦》

    黑气乃辱。——《素问·气交变大论》

    郑公孙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传·昭公元报》

    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3) 又如:黑气(黑色的水气);黑章(黑色的花纹);黑麻(黑色的胡麻);黑眸(黑色的眸子);黑斑(黑色的斑点);黑参参(黑乎乎)

    (4) 昏暗无光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月黑见渔灯。——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诗

    (5) 又如:黑处(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黑狱(暗无日光的牢房);黑天黑地(天地一片漆黑);黑塔窟(昏暗的样子)

    (6) 狠毒;象征反动,坏 。如:黑店;黑色恐怖(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

    (7) 秘密,非法 。如:黑档子(以非法项目贪污米粮);黑楼子(暗娼户);黑经(暗中使歪点子);黑腥事(暗中干的凶残事)

    (8) 突然而猛烈的 。如:黑风(暴风);黑浪(恶浪;巨浪;暴风浪)

    (9) 比喻倒霉,不走运 。如:黑路上(运气不好;倒霉)

    名词

    (1) 黑色物质、物体

    (2) 含有碳元素而且通常是主要成分的各种物质。如:炭黑;灯黑;黑星星(灰尘)

    (3) 黑染料。如:酸性黑;直接黑;媒染黑

    (4) 黑子,两人棋类游戏(如围棋)中黑色的棋子。如:执黑;黑白双丸(围棋子)

    (5) 夜晚 。如:黑家白日(每日每夜;日日夜夜);黑赶(半夜起事;闹腾);黑个(方言。夜晚);黑车(夜行不点灯的车)

    (6) 黑色黍米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襡、白、黑、形盐。——《左传》

    (7) 黑色的猪羊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毛传:“骍,牛也。黑,羊豕也。”

    (8) 黑龙江省的简称

    动词

    (1) 把  放在隐蔽处,把…藏起来 。如:他把钱都黑起来了

    (2) 说…的坏话,诽谤 。 如: 黑了良心

    英文翻译

    black; dark; evil, s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7 [客英字典] het7 [沙头角腔] het7 hek7 [客语拼音字汇] hed5 [东莞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et7 [梅县腔] het8 [陆丰腔] het7 [宝安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呼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hok/xok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léng [leng]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LYN
    吉凶:
    仓颉: DWLS
    四角: 46927

    详细解释

    léng

    名词

    (1) (同“棱”。本义:四方木;棱角)

    (2) 同本义 。如:楞子(棱角);楞缘(楞角边缘);楞角(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3) 物体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 。如:楞坎(地面突起的陡坎子);楞楞(凸起显露的样子)

    lèng

    形容词

    (1) 失神、发呆

    班惊楞,逡巡来答。——干宝《搜神记》

    (2) 又如:楞子眼(因酒醉或其他原因而眼神呆滞);楞楞 (傻傻的模样);楞神(失神、发呆);楞然(惊奇发呆貌);楞中楞(发呆貌);楞柯柯(亦作“楞磕磕”、“楞呵呵”。形容发呆的样子)

    (3) 凶狠;蛮横 。如:楞层(威猛、严厉的样子);楞不讲理

    (4) 冒失,鲁莽 。如:楞人(冒失莽撞的人);楞伙子(冒失的小伙子);楞子(指粗鲁莽撞的人)

    英文翻译

    used for Ceylon in Buddhist texts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东莞腔] len5 [宝安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魯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longləŋ
    dūn,duì [dun,dui]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YB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D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duì

    名词

    (1)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2) 另见 dūn

    dūn

    形容词

    (1)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3)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4) 厚实

    使虞敦匠。——《孟子·公孙丑下》。注:“敦匠,厚作棺也。”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尔雅·释丘》

    (5) 又如:敦实的身材;敦丘(一层的小山丘);敦崇(结实高大);敦然(粗厚结实);敦密(厚实密致);敦敦实实(身体壮实)

    (6) 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

    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荀子·荣辱》

    (7) 又如:敦习(敦学。勤勉学习);敦敦(孜孜不息);敦比(孜孜不息地工作)

    (8) 友谊深厚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9) 又如:敦故(敦旧。亲厚故旧);敦序(亲睦和顺);敦伦(夫妻间的性生活)

    (10) 丰富,丰厚

    敦厐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上》

    民生敦厐。——《左传·成公十六年》

    (11) 又如:敦物(丰富的物产);敦庞(丰厚富足;同“敦厐”)

    动词

    (1) 督促;管理

    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3) 劝导并勉励

    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

    (4)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5) 注重 。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6) 推崇,崇尚 。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7) 另见 duì

    英文翻译

    esteem; honest, candid, sincere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1 deoi6 deo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un1 [宝安腔] dun1 [客英字典] dun1 [东莞腔] dun1 [梅县腔] dun1 [台湾四县腔] dun1 doi5 [陆丰腔] dun1 [海陆丰腔] dun1 d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回平聲合口一等tuai/tuoitu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