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鱼名。
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
旧时苏南一带称大脚女子为黄鱼。
指金条。
词语解释
鱼名。(1)鳣的别名。
《尔雅·释鱼》“鱣” 晋 郭璞 注:“鱣,大鱼,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 江 东呼为黄鱼。” 唐 杜甫 《黄鱼》诗:“日见 巴东峡 ,黄鱼出浪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鳣鱼》﹝释名﹞:“黄鱼,蜡鱼,玉版鱼。”(2)海鱼。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也称石首鱼、黄花鱼。《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侵虐百姓,彊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
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
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二幕:“规定带几个客人,就只能带几个;多一条黄鱼都不能行的。” 沙汀 《航线》:“三个‘黄鱼’笔直地站在船主面前,枯黄的手指捏弄着钮扣和衣领子。”
指金条。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以为又提到那五十两黄金的事,赶紧表明,‘欠他那五条黄鱼,等我复业,生意发达了,一定还他。我知道他念念不忘这五条黄鱼,他就没想到我目前的困难。’”
旧时 苏南 一带称大脚女子为黄鱼。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里 南京 人,叫大脚妓女做黄鱼。” 苏曼殊 《绛纱记》:“此亦由於黄鱼学堂之害。”自注:“ 苏 俗称女子大足为黄鱼。”
引证解释
⒈ 鱼名。(1)鳣的别名。
引《尔雅·释鱼》“鱣” 晋郭璞注:“鱣,大鱼,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
唐杜甫《黄鱼》诗:“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鳣鱼》﹝释名﹞:“黄鱼,蜡鱼,玉版鱼。”
(2)海鱼。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也称石首鱼、黄花鱼。 《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侵虐百姓,彊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
⒉ 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
引洪深《鸡鸣早看天》第二幕:“规定带几个客人,就只能带几个;多一条黄鱼都不能行的。”
沙汀《航线》:“三个‘黄鱼’笔直地站在船主面前,枯黄的手指捏弄着钮扣和衣领子。”
⒊ 指金条。
引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以为又提到那五十两黄金的事,赶紧表明,‘欠他那五条黄鱼,等我复业,生意发达了,一定还他。我知道他念念不忘这五条黄鱼,他就没想到我目前的困难。’”
⒋ 旧时苏南一带称大脚女子为黄鱼。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里南京人,叫大脚妓女做黄鱼。”
苏曼殊《绛纱记》:“此亦由於黄鱼学堂之害。”
自注:“苏俗称女子大足为黄鱼。”
黄鱼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鲈目石首鱼科。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大黄鱼体长十四至五十七公分,肉质细嫩,分布我国沿海一带。小黄鱼也称为「黄花鱼」,体色较大黄鱼黄,体长十一至三十四公分,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
黄鱼的网络释义
黄鱼 (石首鱼科海洋鱼类)
黄鱼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动词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