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huáng dǎn [ huang dan]
繁体 黃疸
注音 ㄏㄨㄤˊ ㄉㄢ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黄疸 huángdǎn

(1) 病人的皮肤、组织和某些体液的黄色色素沉着,由胆汁色素沉着引起。系由于胆汁之正常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如在某些肝病时)或红细胞破坏过多(如内出血后或各种溶血状态时)而出现的症状。又称黄瘅。身黄、目黄、小便黄是其三大主症。

jaundice,icterus

词语解释

  1. 亦作“ 黄癉 ”。中医学病症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都呈现黄色的症状。通称黄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目黄者曰黄疸。”《东观汉记·光武纪》:“帝风眩黄癉病发甚。”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一张本来就像害着黄疸病一般的脸孔,也老是阴沉沉的,像落雨日的天。”

  2. 植物的一种病害。参见“ 黄銹病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黄癉”。中医学病症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都呈现黄色的症状。通称黄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目黄者曰黄疸。”
《东观汉记·光武纪》:“帝风眩黄癉病发甚。”
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蹂躏》:“一张本来就像害着黄疸病一般的脸孔,也老是阴沉沉的,像落雨日的天。”

⒉ 植物的一种病害。参见“黄銹病”。

黄疸的国语词典

病名。因血中胆红素含量增加,致人体皮肤、巩膜、黏膜变黄的病症。多见于肝胆疾病及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黄疸,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的网络释义

黄疸 科普中国

  •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 黄疸造句

    黄药子、壮骨关节丸可引起呕吐、头昏、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如黄疸、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肝昏迷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茵栀黄注射液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退黄效果与安全性。
    如果出现尿黄、大便发白、眼白及皮肤发黄提示可能为黄疸型肝炎,更应该及时诊治。
    它溢出出,一条黄色黄疸的病弱缎带从一条幽灵的线前堂爬。
    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黄疸、百日咳、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痈肿发背、鹅掌风等病症,这种植物在我市并不多见。
    钩端螺旋体导致严重的黄疸、肾衰竭和肺出血。
    黄疸的消退有赖于吡喹酮的驱虫治疗,但不宜采用低剂量吡喹酮驱虫,否则可能致黄疸加深。
    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温阳利湿退黄中药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
    蚊子也能扩展病毒,登革热,黄疸病以及其他疾病。
    目的观察腹蛇抗酶治疗急性黄疸型乙肝炎的疗效。
    而有些老年人白眼球上脂肪较多,或吃了抗疟疾药“阿的平”,或由于血液中胡萝卜素增加,眼睛也可能发黄,但不是“黄疸”。
    如晚期肝癌患者游女士,就诊时已重度黄疸、肝功能不良、精神萎靡,病情危笃,市五医院立即为她实施了引导下的大剂量精确放疗。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呕吐,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食欲不振,手指麻木等。
    目的对六草二苓汤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进行对比临床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体格检查表明该患者有黄疸及轻微上腹触痛。
    得了黄疸病的人嘴是苦的,被疯狗咬了的人听到水就恐惧,对小孩子来说尽情玩乐是件好事。
    病名中的“黄”是指影响一些患者的黄疸。
    再观察他的皮肤,无黄疸和发绀。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期门穴能显著改善消化道症状,促进黄疸消退及肝脏炎症消退,有利于肝功恢复。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dǎn,da [dan,da]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JGD
    五行:
    仓颉: KAM
    四角: 00116

    详细解释

    (1) ——见“疙疸”( gēdɑ):即“疙瘩”( gēdɑ)

    (2) 另见 dǎn

    dǎn

    名词

    (1)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粘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也叫“黄病”,“恶疮”。如:疸疽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3 dan5 [台湾四县腔] tan3 dan5 [宝安腔] tan3 [海陆丰腔] tan3 dan5 [梅县腔] tan3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多旱上聲開口一等tanx/taant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