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

huáng pǔ [ huang pu]
繁体 黃浦
注音 ㄏㄨㄤˊ ㄆㄨˇ

词语释义

1.水名。上海市境内黄浦江的旧称。源出浙江省嘉兴市境,受三泖诸水﹐东流经松江﹑金山诸县,至上海市东北,合吴淞江入海。相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所开,故亦名春申浦,又名黄歇浦。明称大黄浦,清以来通称黄浦江。 2.在浙江省湖州市境内,一名黄蘗涧。源出县西南黄蘗山,北流入县南碧波湖。南朝宋鲍照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词语解释

  1. 水名。

    上海市 境内 黄浦江 的旧称。源出 浙江省 嘉兴市 境,受 三泖 诸水,东流经 松江 、 金山 诸县,至 上海市 东北,合 吴淞江 入海。相传为 战国 楚 春申君 黄歇 所开,故亦名 春申浦 ,又名 黄歇浦 。 明 称 大黄浦 , 清 以来通称 黄浦江 。《孽海花》第二回:“但见 黄浦 内波平如镜,帆檣林立。”

  2. 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一名 黄蘗涧 。源出县西南 黄蘗山 ,北流入县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鲍照 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唐 颜真卿 《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寺前二十步,跨涧有 黄浦桥 ,桥南五十步,又有 黄浦亭 ,并 宋 鲍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赋诗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黄蘖山 出,故号 黄浦 ,俗亦名 黄蘗涧 。”

引证解释

⒈ 水名。 上海市境内黄浦江的旧称。源出浙江省嘉兴市境,受三泖诸水,东流经松江、金山诸县,至上海市东北,合吴淞江入海。相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所开,故亦名春申浦,又名黄歇浦。明称大黄浦,清以来通称黄浦江。

《孽海花》第二回:“但见黄浦内波平如镜,帆檣林立。”

⒉ 在浙江省湖州市境内,一名黄蘗涧。源出县西南黄蘗山,北流入县南碧波湖。南朝宋鲍照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唐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寺前二十步,跨涧有黄浦桥,桥南五十步,又有黄浦亭,并宋鲍昭送盛侍郎及庾中郎赋诗之所。其水自杼山西南五里黄蘖山出,故号黄浦,俗亦名黄蘗涧。”

黄浦造句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台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黄浦江畔。
我们绝不会忘记帝国主义的兵舰在黄浦江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的时代。
上海西方明珠电视台像一个伟人屹立在黄浦江畔。
上海新电视塔,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度,如东方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高高地矗立在黄浦江的岸边。
雄伟的建筑群矗立于黄浦江畔,蔚为大观。
黄浦江边,东方明珠塔光辉灿烂,高耸入云。
“新新黄浦”的发展,要在契合上海“十二五”规划的前提下,闯出一条既把自身存量优势发挥到极致,又致力于打造增量优势的发展道路。
忘不了,那一夜的黄浦江畔,灯如昼,人如潮,歌动九重霄。
开局之际,黄浦江上,尽是改革征帆。
据说,解放之后,黄浦剧场曾专门演出淮剧;现在的晚场,则多上演滑稽戏。
三月的浦东滨江大道,风吹得急,路上没有人。脚下的黄浦江,冷得像一首悲凉的长诗。
采用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处理黄浦江原水。
黄浦江发源于嘉兴,流经上海市区在吴淞与长江汇合,全长八十公里,平均宽度为四百米。
通常它们分布在静安,徐汇,黄浦和卢湾几个区域。
街上来往的行人也很稀少,一阵从黄浦江上吹来的日暮的凉风,吹得我打了几个冷噤。
据秦先生分析,近期黄浦区城管大队对半淞园街道的流动摊贩等现象查处力度很大,估计是得罪了个别人,才会招来这挥之不去的电话“牛皮糖”。
大概在康熙四十年后,从陆家浜到方浜的黄浦江滩地逐渐消失在不断兴建的各种建筑中,从此,外滩的实际区域就是今方浜路到苏州河边的黄浦江岸……
另外,虹口正在打造一个慢行系统,以四川北路横浜桥附近的上海音乐谷为起点至黄浦江,再沿着虹口港、俞泾浦再走回到四川路。
黄浦江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流过,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欲望都市中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悲剧。
座落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市双拥活动中心是一家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它处在上海一体化交通的枢纽地段,地理位置便捷。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p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G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IJB
四角: 33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甫声。本义:水滨)

(2) 同本义

浦,濒也。——《说文》

率彼淮浦。——《诗·大雅·常武》

江浦之橘。——《吕氏春秋·本味》

望涔阳兮极浦。——《楚辞·湘君》

召洛浦之宓妃。—— 张衡《思玄赋》

(3) 又如:浦淑(水边的美女);浦帆(水滨的帆船);浦溆(水边);浦鸥(水边的鸥鸟);浦滩(滩岸)

(4) 指池、塘、江河等水面 。如:浦月(谓江河水中之月);浦屿(水中小岛)

(5) 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战国策·秦策》

(6) 又如:浦口(小河入江的地方);浦海(江河的入海口)

英文翻译

bank of river, shor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pou2 pou4
◎ 客家话:[东莞腔] pu1 [海陆丰腔] pu3 [梅县腔] pu3 [台湾四县腔] pu3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1 [客英字典] p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滂古上聲開口一等phox/phuup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