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

huáng bò [ huang bo]
繁体 黃檗
注音 ㄏㄨㄤˊ ㄅㄛˋ

词语释义

黄檗 huángbò

(1) 俗作“黄柏”,落叶乔木。内皮色黄性寒味苦,可入药,亦可作染料

鲜支黄蘖。——·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bark of cork tree

词语解释

  1. 亦作“黄柏”。亦作“黄蘗”。亦作“黄櫱”。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果实黑色。木材坚硬,可以制造枪托。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黄蘗鬱成林,当奈苦心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吃黄不老胜如熊掌” 王季思 等注:“‘不老’应是一个字,而且要平声;故‘黄不老’是‘黄檗’的音转。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如黄豆,可食。”《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2. 唐 断际禅师 希运 之别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保寿禪师 作《临济塔铭》云:‘师受 黄蘖 印可,寻抵 河北 镇州城 东,临 滹沱河 侧小院住持,名 临济 。’”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虽神通变化,不是住头,恐 黄蘖 砍吾双足,苦行非圆顿之门,即德行孤高,尚难歇脚。”

  3. 寺名。一在 福建省 福清县 西 黄檗山 , 唐 僧 希运 出家于此;一在 江西 百丈山 , 希运 得道于此。

    宋 翁卷 《福州黄蘗寺》诗:“天下两 黄蘗 ,此中山是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黄柏”。亦作“黄蘗”。亦作“黄櫱”。

⒉ 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果实黑色。木材坚硬,可以制造枪托。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黄蘗鬱成林,当奈苦心多。”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吃黄不老胜如熊掌” 王季思等注:“‘不老’应是一个字,而且要平声;故‘黄不老’是‘黄檗’的音转。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如黄豆,可食。”
《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⒊ 唐断际禅师希运之别称。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保寿禪师作《临济塔铭》云:‘师受黄蘖印可,寻抵河北镇州城东,临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名临济。’”
明屠隆《昙花记·祖师说法》:“虽神通变化,不是住头,恐黄蘖砍吾双足,苦行非圆顿之门,即德行孤高,尚难歇脚。”

⒋ 寺名。一在福建省福清县西黄檗山,唐僧希运出家于此;一在江西百丈山,希运得道于此。

宋翁卷《福州黄蘗寺》诗:“天下两黄蘗,此中山是真。”

黄檗的网络释义

黄檗 (芸香科黄檗属植物)

  • 黄檗(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名医别录)别称:檗木(神农本草经),黄檗木(本草纲目),黄波椤树,黄伯栗、元柏(东北各省),关黄柏(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柏(南方各地)。是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至黑灰色,木栓层发达,柔软,内皮鲜黄色;小枝橙黄色或淡黄灰色,裸芽生于叶痕内,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或近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花瓣长圆形,子房倒卵圆形,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有特殊香气与苦味;种子半卵形,带黑色。
  • 木栓层是制造软木塞的材料。木材坚硬,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是枪托、家具、装饰的优良材,亦为胶合板材。果实可作驱虫剂及染料。种子含油7.76%,可制肥皂和润滑油。
  • 树皮内层经炮制后入药。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外用治火烫伤、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等。
  • 黄檗造句

    最早提出以看话头悟道的是黄檗希运,之后有五祖法演再次倡导。
    主要种类产东北的黄檗,又称关黄柏。
    建隆庆禅师法嗣泗洲用元禅师平江府泗洲用元禅师,一日问建隆曰临济在黄檗,三回问佛法大意,三回被打。
    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广修夕阵,时人称之为黄檗希运。
    野畸先生告诉记者,日本有专门的豆腐口袋,四围有双一边框,内书“唐传豆腐乾,黄檗山御门前,淮南堂制”,其书法极似唐人写经,古朴可观。
    这种现象与前期研究中发现的在黄檗果实果皮腐烂释放种子的过程中,有大量种子腐烂失活的现象相吻合。
    由于不合理的药材资源采收和过度采伐,黄檗这一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
    日本素食文化之代表普茶料理源于福建黄檗山万福寺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福建黄檗山万福寺的普茶制度又源于何处?知者寥寥。
    本文针对黄檗的药用价值论述了药用林的栽培技术,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黄檗资源的建议。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菌根对黄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bo]
    部首: 420
    笔画: 17
    五笔: NKUS
    五行:
    仓颉: SJD
    四角: 7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木名。即黄檗。也称“黄柏” 。芸香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开黄绿色小花,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

    英文翻译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paak3
    ◎ 客家话:[梅县腔] bak7 [海陆丰腔] bak7 pit7 [客英字典] bak7 pit7 [台湾四县腔] bak7 p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厄麥開入聲開口二等pækprek/pa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