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瓜蔓

huáng tái guā wàn [huang tai gua wan]
繁体 黃臺瓜蔓
注音 ㄏㄨㄤˊ ㄊㄞˊ ㄍㄨㄚ ㄨㄢˋ

词语释义

谓被芟除、杀害。

词语解释

  1. 谓被芟除、杀害。

    清 钱谦益 《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君父无金玦衣厖之嫌,储贰无黄臺瓜蔓之恐。”参见“ 黄臺瓜辞 ”。

引证解释

⒈ 谓被芟除、杀害。参见“黄臺瓜辞”。

清钱谦益《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君父无金玦衣厖之嫌,储贰无黄臺瓜蔓之恐。”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tái,tāi [ta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C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R
四角: 23600

详细解释

tāi

名词

(1) 地名。“台州”的简称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南发交广东温台。——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2) 另见 tái

tái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 ))

(2)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如: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意为职位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重臣);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台臣(指宰辅重臣)

(3)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大雅·行苇》

(4)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 同本义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 器物的底座 。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 站;单位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 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 莎草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11) 古代中央官署名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 台湾省的简称 。如:台胞

(14) 姓

量词

(1) 用于某些机器。 如: 一台车床; 一台拖拉机

(2) 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如: 一台话剧; 两台戏对唱

名词

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如:手术台;梳妆台;写字台;台历;台球台;乒乓球台

名词

(1) 台风的简称 。 如: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台抗台

(2) 另见 tāi

英文翻译

platform; unit; term of add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toi4
◎ 潮州话:t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之平聲開口三等ji/jiobʰi
guā [gua]
部首: 504
笔画: 5
五笔: RCYI
五行:
仓颉: HVIO
四角: 7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2) 同本义 。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诗·豳风·七月》

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诗经集注》

绵绵瓜瓞。——《诗·大雅·绵》

(3) 又如:瓜田(种瓜的田);瓜润(瓜受到灌溉后,长得更为丰美);瓜练(冬瓜的瓤);瓜瓤(瓜肉)

(4) 指形状如瓜的饰物、仪仗、兵器之类的器物 。如:瓜皮帽;瓜皮船;金瓜(简称“瓜”。一种充作仪仗的武器。长柄,上端作瓜形)

(5) 瓜州

(6) 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

(7) 治所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东

(8) 瓜洲,镇名 。又称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

(9) 通“蜗”( )。蜗牛

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动词

(1) 瓜成熟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同“斋”,斋戒)如也。——《论语·乡党》

齐侯使 连称、 管至父戍 葵丘,瓜时而往。——《左传·庄公八年》

(2) 又如:瓜期(瓜代之期。官员任满由别人接任的日期);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同“瓜期”);瓜时(指瓜熟的时候)

(3) 分割

于时瓜剖区宇,蜂起英豪。——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

(4) 又如:瓜剖(分割土地,同瓜分);瓜剖豆分(比喻国土被人侵占瓜分。也作“豆剖瓜分”)

英文翻译

melon, gourd, cucumber; rad. 97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wa1 [台湾四县腔] gw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gua1 [陆丰腔] kua1 [梅县腔] gwa1 [宝安腔] ga1 [东莞腔] ga1 [海陆丰腔] gwa1 [沙头角腔] g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華麻二合平聲合口二等krua/koakwa
màn,wàn,mán [man,wan,man]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JLC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AWE
四角: 44407

详细解释

màn

名词

(形声。从艸,曼声。本义:藤蔓,草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同本义

蔓,葛属。——《说文》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丹藤翠蔓。——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蔓广则歧多,歧多则饶子。——《齐民要术·种瓜》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杜甫《新婚别》

动词

(1) 蔓延;滋长

野有蔓草。——《诗·郑风·野有蔓草》。传:“延也。”

敛蔓于野。——《诗·唐风·葛生》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如:蔓生(蔓延生长);蔓衍(扩展延伸);蔓草(蔓延滋生的草);蔓连(延伸串联);蔓蔓(滋长延伸的样子)

(3) 攀引,缠绕 。如:蔓引(如瓜蔓相互的牵连);蔓蔓(纠缠难察的样子)

形容词

(1) 杂乱 。如:蔓说(杂乱没有系统的言论);蔓悴(衰颓杂乱);蔓辞(杂乱繁琐的文字)

(2) 另见 mán;wàn

wàn

名词

(1) 蔓生植物的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 。如:这棵黄瓜爬蔓了;瓜蔓;压蔓。

(2) 另见 mán;màn

má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creeping plants, tendrils, vines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4 maa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5 wan5 [东莞腔] man3 [海陆丰腔] man6 wan6 [客英字典] man5 van5 man2 [宝安腔] man3 [梅县腔] man5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 潮州话:无冤6 [饶平、揭阳、潮阳]毛冤6 ,bhuang6(buăng) [潮州]bhuêng6(buĕng) [饶平、揭阳、潮阳]muang6(nuă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母官平聲合口一等muɑnm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