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卷幼妇

huáng juàn yòu fù [ huang juan you fu]
繁体 黃卷幼婦
注音 ㄏㄨㄤˊ ㄐㄨㄢˋ 一ㄡˋ ㄈ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绝妙”二字的隐语。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黄卷幼妇的网络释义

黄卷幼妇

  • 黄卷幼妇是绝妙的意思,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
  •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juàn,juǎn [juan]
    部首: 230
    笔画: 8
    五笔: UDBB
    姓名学:
    仓颉: FQSU
    四角: 90712

    详细解释

    juǎn

    动词

    (1) (形声。从卩(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 juàn)声。( quǎn)本义:膝曲)

    (2)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 阿》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卷,屈也。”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帐(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卷坐(轿舆不调头,向后退称卷坐);卷戏(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

    (4) 席卷

    卷石底以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北风卷地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又如:卷地(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气势浩大);卷包(犹言席卷);卷篷(风卷飞篷)

    (6) 用手握住筒状物向一端滑动 。如:卷袖子;卷裤腿

    名词

    (1) 成圆筒形或球形的东西 。如:胶卷;花卷;行李卷

    (2) 通“衮”。衮服。古代贵族画卷龙图案的礼服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礼记·王制》

    天子卷冕北面。——《礼记·祭义》

    量词

    (1) 把纱、线或电影胶片、磁带等绕满一个轴时所需要的量 。如:几卷电影片

    (2) 通常指一小捆或小簇东西 。如:一卷钞票

    动词

    (1) 〈方〉∶骂 。如:卷骂(大骂)

    (2) 断绝

    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史记》

    (3) 犹聚

    舞《云门》、《大卷》。——《周礼》。贾公彦疏:“卷者,卷聚之义,即族类也。”

    (4) 隐藏 。如:卷怀(收藏;有隐退不仕之意);卷迹(敛迹;退隐)

    (5) 另见 juàn

    juàn

    名词

    (1) 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 。如:卷帙(指书。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卷末(书卷的末尾);卷次(卷第。书籍按卷分的次序);卷尾(书籍字画的末尾处)

    (2) 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纸上,一部书可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的文字自有起讫,后代仍用来指全书的一部分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卷卷有爷名。

    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上卷;下卷;第三卷

    (4) 试卷

    呈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试卷;答卷;交卷;卷摺(科举考试的卷子);卷头(考卷的封面);卷牍(文件)

    (6) 档案  如:查卷;卷面(卷宗的封面)

    (7) 裱好并带轴的书画等

    东坡右手执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各隐卷底衣褶中。

    (8) 又如:画卷;书卷

    (9) 另见 juǎn

    英文翻译

    scroll; curl; make a come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2 gyun3 k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3 [东莞腔] gen3 [梅县腔] kian3 [宝安腔] gen3 [陆丰腔] kian5
    ◎ 潮州话:geng2 (旧时:kńg) guang2 (kúang)「潮州」guêng2 (kú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巨員仙B合平聲合口三等仙Bgʰĭwɛngyen/gwen
    yòu [you]
    部首: 340
    笔画: 5
    五笔: X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IKS
    四角: 247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幺( yāo),从力。幺,小。年幼力小。本义:幼小) 同本义

    幼,小也。——《说文》

    幼,稀也。——《尔雅》

    人生十年曰幼。——《礼记·曲礼》

    子幼。——《仪礼·丧服》。注:“谓年十五以下。”

    慈幼为其近于子也。——《礼记·祭义》

    幼原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幼且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自幼好武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余幼好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幼主(年幼的君主);幼少(幼小);幼志(幼年时的志向);幼君(年幼的君主);幼孤(年幼的孤儿);幼累(指年幼的儿女);幼蒙(年幼);幼愿(年幼而谨慎老实);幼龄(幼年);幼碎(幼弱);幼学(幼时的学业);幼虫

    名词

    (1) 小孩儿

    携幼入室。——陶潜《归去来兮辞》

    扶老携幼。——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幼壮(青少年时期);幼科(中医指小儿科,也叫“小方脉科”);幼妇(少女。借指“妙”字);幼孺(孩童)

    动词

    爱护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赵岐注:“幼,犹爱也。”

    幼幼长长,顺天则也。——明· 刘基《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

    英文翻译

    infant, young child; imma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ja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5 [海陆丰腔] riu5 [梅县腔] ju5 [陆丰腔] jiu5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东莞腔] jiu5 [宝安腔] ju5 jiu5 [台湾四县腔] j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一幼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伊謬去聲開口三等qyh/ywʔiəu
    [fu]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SM
    四角: 474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2) 同本义

    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说文》

    女子谓之妇人。——《广雅》

    妇人侠床。——《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

    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礼记·曲礼》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少妇;孕妇;媳妇;妇驵(交易时的女介绍人);妇政(妇人参与政事);妇人家(已婚妇女)

    (4) 泛指妇女,常指成年女子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妇职(妇女应做的事);妇饰(妇女的打扮妆饰);妇师(妇女的模范);妇仪(妇女的容德规范);妇德(妇女贞顺的德行);妇道家(妇道人,妇道人家。女人)

    (6) 妻子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十七为君妇。——《乐府诗集·焦仲卿妻》

    (7) 又如:新妇(新娘);夫妇(夫妻);妇子(妻与子);妇氏(妇家。妻子的娘家);妇翁(妻父)

    (8) 儿媳

    子之妻曰妇。——《尔雅》

    父殁而子嗣,姑死而妇代。——《论衡·偶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妇姑(婆媳)

    形容词

    柔美娴雅 。如:妇好(柔婉的样子)

    英文翻译

    married women; woman; wife

    方言集汇

    ◎ 粤语:fu5

    宋本广韵

    黄卷幼妇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