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宝石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回回石头》:“鸦鶻:红亚姑、马思艮底、青亚姑、你蓝、屋扑你蓝、黄亚姑、白亚姑。”
指金项圈或金项链。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当胸黄亚姑,作作腾光芒。” 钱仲联 笺注引 古直 曰:“昔日 南洋羣岛 妇女,喜带黄金颈圈或颈练,‘当胸黄亚姑’谓此也。”
引证解释
⒈ 宝石名。
引明陶宗仪《辍耕录·回回石头》:“鸦鶻:红亚姑、马思艮底、青亚姑、你蓝、屋扑你蓝、黄亚姑、白亚姑。”
⒉ 指金项圈或金项链。
引清黄遵宪《番客篇》:“当胸黄亚姑,作作腾光芒。”
钱仲联笺注引古直曰:“昔日南洋羣岛妇女,喜带黄金颈圈或颈练,‘当胸黄亚姑’谓此也。”
黄亚姑的网络释义
黄亚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小篆作“亞”。许慎认为像人驼背形。甲骨文一说像花边形。本义:丑)
(2) 同本义
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
亚,丑也。——《说文》。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衣驾切。”
(3) 次;次于。表示时间或空间的先后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本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龟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亚献(古代祭祀举行三次供物仪式,第二次叫“亚献”);亚元(名列第二);亚父(仅次于父);亚帅(副帅);亚相(官位次于丞相的大臣);亚将(次将,副将);亚饭(古代天子、诸侯第二次进食时奏乐佐食的乐师;古代天子、诸侯的第二次进食);亚圣(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亚魁(古代泛指科举考试第二名)
(5) 低于;低。表示等级的高低
圭妫之班,亚 宋子而相亲也。——《左传·襄公十九年》。 杜预注:“亚,次之。”
动词
(1) 垂;低垂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锤簇溜悬。——前蜀· 韦庄《对雪献薛常侍》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鲁迅《野草》
(2) 俯,偃俯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唐·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李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鱼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身受取白玉羁,开口衔将紫金勒。——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
(3) 又如:亚地(俯于地;倒于地)
(4) 压;低压
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忍。——《西游记》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宋· 欧阳修《渔家傲》
(5) 又如:亚地(满地;遍地);亚腰葫芦(细腰葫芦。亚:压;挤紧)
(6) 挨着,靠近
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水浒传》
(7) 又如:亚肩叠背(压肩叠背)
(8) 掩,闭
花笼淡月,重门深亚。——蔡伸《丑奴儿慢》
(9) 通“压”。垂压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杜甫《入宅三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1 a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2) 同本义
姑,夫母也。——《说文》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4) 父亲的姐妹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5)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6) 丈夫的姐妹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8) 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9) 少女 。如:村姑;姑娘家
(10)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子 。如:姑太太(已嫁的长辈女子)
副词
(1) 姑且,暂且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姑置勿论
动词
(1)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如:姑容(姑息宽容);姑恕(姑息宽容);姑纵(姑息放纵);姑徇(姑息徇私)
(2) 通“诂”(
)。诂训。以通行的文字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管子·心术》
(3) 吸饮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东莞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宝安腔] gu1 [陆丰腔] g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孤 | 古胡 | 見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