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张献武王宏范》:“麾斥八极,群雄云从。”
成语用法
麾斥八极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毛,麻声。本义: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
(2) 同本义 。如:麾下(敬语。将旗之下;部下);麾盖(军旗与车盖。泛指军队);麾节(旌旗及符节);麾旗(指挥旗)
(3) 喻将帅 。如:麾节(喻将帅的指挥)
动词
(1) 指挥,下命令行动
麾,指麾。——《玉篇》
(2) 又如:麾军(指挥军队);麾众(指挥大众)
(3) 同“挥”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瑕叔盈又以蝥弧(蝥弧,郑伯旗名)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魏其侯去,麾灌夫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庄王亲自手旌,左右麾军。——《新序·杂事四》
(4) 又如:麾去(撤掉;退掉);麾动(作圆圈式的挥动);麾日(比喻扭转乾坤。也作挥日);麾叱(挥手喝叱。同挥叱);麾扫(挥毛扫纸。指写诗作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客英字典]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广( ),屰( )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2) 同本义 斥,却屋也。——《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 无益于民者斥。——《汉书·五帝纪》 击吉斥之。——《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斥小疏弱。——《史记·天官书》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王谠《唐语林》 (3) 又如:斥放(斥退放逐);斥遣(斥退,驱逐);斥远(摒拒疏远);斥去(排斥并使之离去) (4) 责备。又称:斥詈,斥遣 目晋侯斥杀。——《谷梁传·僖公五年》 (5) 如:申斥(斥责);驳斥(反驳错误的言论或意见) (6) 开拓,开 斥,开也。——《小尔雅》 塞斥之。——《史记·货殖列传》 除边开益斥。——《史记·司马相如传》 (7) 又如:斥地(斥土。开拓土地;开土地为冢圹);斥道(开辟道路) (8) 黜免 是孔丘斥逐于 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9) 又如:斥罢(罢免其职务);斥免(斥罢。罢免) (10) 指出 。如:斥谬(指出谬误);斥正(指正) (11) 侦察 斥候而服事。——《书·禹贡传》 (12) 又如:斥兵(侦察兵);斥堠(侦察敌情的士兵) (13) 废弃 。如:斥弃(抛弃);斥女(被抛弃之女) 形容词 (1) 多;众多的 寇盗充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 又如:充斥 (3) 大的;广的;宽的 坟衍斥斥。——左思《魏都赋》 (4) 又如:斥斥(广大的样子);斥莫(广大空旷) 名词 盐碱地 。如:斥埴(碱质的粘土);斥泽(含盐分的沼泽地带) 英文翻译to scold, upbraid, accuse, reproach
方言集汇◎ 粤语:cik1
◎ 客家话:[梅县腔] chit7 [宝安腔] cit7 [客英字典] chit7 [海陆丰腔] chi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东莞腔] cak7 c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详细解释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方言集汇◎ 粤语:baat3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2) 同本义 極,栋也。——《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万载宫极。——《汉书·天文志》 有夫妻臣妾登极。——《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 茂初在 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后汉书·蔡茂传》 (3) 最高的地位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留侯世家》 (4) 又如: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5) 特指君位 建用皇极。——《书·洪范》 (6) 又如:登极(登君位) (7) 顶点,最高处;最高最远的处所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世说新语·文学》 屋极有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登峰造极;极巅(山顶端);极至(极度,极顶。顶点);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9) 尽头;极限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指最痛苦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 至治之极。——《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极地(绝处);极界(界限);极际(边际,尽头);极尽(终点,尽头);极则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1) 地球的南北两端 。如:极流(从地球南北极移向赤道的潮流);极光;极冠。又指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如:南极;北极;正极;负极 (12) 北极星 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13) 又如:极枢(指北极星和天枢星) (14) 最高准则、标准 莫匪尔极。——《诗·周颂·思文》 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最,非常,狠,满 初极狭。——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极盛于十六世纪。——蔡元培《图画》 (2) 又如:极荷(深深承蒙);极通(很对);极打(狠打,痛打) 动词 (1) 至,到达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永州八记》 (2) 极天际地(直达天边,遍及大地。形容广大无边);极天爬地(用尽一切办法);极明(直至天明);极格(及格。达到标准);极海(至海);极晨(直到次日清晨) (3) 穷尽,竭尽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不得极夫游之乐。(极,使尽,使动用法。夫,指示代词,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极情尽致(感情充沛,神态逼真);极望(尽目所见,放眼远望);极言(尽言无余);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5) 深探,穷究 。如:极本穷源(彻底地推究本源);极问(追根问底);极深研几(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6) 通“殛”。惩罚,诛杀 子之罪大极重。——《庄子·盗跖》。《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韩非子·用人》 (7) 又如:极法(极刑。死刑;重刑) (8) 到达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极,至多,最多,动词状语。)——《资治通鉴》 形容词 (1) 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赋》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极塞(遥远荒僻的边塞地区);极处(极高、极远之处);极路(非常遥远的路);极源(远源)。如:极口(满口);极仄(很险的诗韵);极色(黑白两色。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最低,均为无彩色,正好处于两个极端,故称) (3) 通“亟”。 (4) 急速 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书·大诰》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墨子·杂守》 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管子·枢言》 无羽无翼,反复甚极。——《荀子·赋篇》 (5) 又如:极走(急促地奔跑);极言(急忙告诉);极卒(尽快完成) (6) 着急 。如:极头么花(极头麻花。形容干着急没办法);极切(急切,迫切);极躁(着急) (7) 儆戒 。如:极戒(儆戒) (8) 屡次,一再 以极聘于诸侯。——《管子·小匡》 英文翻译extreme, utmost, furthest, final
方言集汇◎ 粤语:gik6 kap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