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1.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唐 谷神子《博异志·阎敬立》:“须臾吐昨夜所食,皆作朽烂气,如黄衣麴尘之色,斯乃櫬中送亡人之食也。”清 钱谦益《蜡梅》诗之一:“罗浮曾见梦中身,髣髴新粧改麴尘。”
2.借指柳树,柳条。嫩柳叶色鹅黄,故称。唐 唐彦谦《黄子陂荷花》诗:“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宋 张先《蝶恋花》词:“柳舞麴尘千万线,青楼百尺临天半。”
3.初春时嫩柳倒映水中而呈鹅黄色的春水。前蜀 毛文锡《虞美人》词:“垂杨低拂麴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清 夏葛《渡江云》词:“风信峭,麴尘新涨,千片已东流。”
4.指茶。唐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阳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唐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白瓷甌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见“曲 4 ”
(2) 姓。汉有 麴义
英文翻译
yeast, leaven;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kuk1
◎ 客家话:[梅县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 [海陆丰腔] kiuk7 giuk8 [宝安腔] kiuk7 [陆丰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台湾四县腔] kiuk7 giuk8
◎ 潮州话:kak4 kiok4
◎ 客家话:[梅县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 [海陆丰腔] kiuk7 giuk8 [宝安腔] kiuk7 [陆丰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台湾四县腔] kiuk7 giuk8
◎ 潮州话:kak4 kiok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麴 | 驅匊 | 溪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khiuk/qiuk | kʰĭ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dust, dirt, ashes, cinders
方言集汇
◎ 粤语:ca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